刘祁《归潜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3-26页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刘祁的生平思想 | 第26-65页 |
第一节 刘祁的家世 | 第27-33页 |
第二节 刘祁的生平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刘祁的交游 | 第37-50页 |
一、文坛前辈 | 第37-42页 |
二、文坛同辈 | 第42-49页 |
三、文坛后辈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刘祁的思想 | 第50-64页 |
一、尊奉儒学,不喜佛老 | 第51-59页 |
二、不为一族一姓尽忠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二章 《归潜志》的文学思想 | 第65-100页 |
第一节 贞祐南渡后的文风 | 第65-73页 |
一、“尖新浮艳”文风盛行 | 第65-69页 |
二、“宗唐师古”思潮兴起 | 第69-73页 |
第二节 《归潜志》的文学观念 | 第73-92页 |
一、“以唐人为指归”的诗学主张(词附) | 第74-82页 |
二、“文章各有体”的散文主张 | 第82-92页 |
第三节 “一代有一代文学”思想的发轫 | 第92-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三章 《归潜志》的文学价值 | 第100-122页 |
第一节 《归潜志》的小传特色 | 第100-106页 |
第二节 《归潜志》的文体特色 | 第106-121页 |
一、“国亡史作”:与《汝南遗事》比较 | 第106-113页 |
二、“异事琐闻”:与《续夷坚志》比较 | 第113-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四章 《归潜志》的文献价值 | 第122-159页 |
第一节 《金史》编撰的重要文献依据 | 第122-141页 |
一、《金史》对《归潜志》的直接引用 | 第123-130页 |
二、《金史》对《归潜志》的间接引用 | 第130-135页 |
三、关于金代兴亡经验教训的反思 | 第135-141页 |
第二节 以《归潜志》校订金代典籍 | 第141-158页 |
一、秉笔直书,诚为信史:可校《金史》疏略 | 第141-144页 |
二、以诗系人,以诗存史:可补《中州集》疏略 | 第144-150页 |
三、涉猎广泛,引录详实:丰富金代文学发展 | 第150-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结语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6页 |
附录一 刘祁年表 | 第166-187页 |
附录二 《归潜志》序跋题记叙录 | 第187-204页 |
附录三 《神川遁士遗稿》辑校 | 第204-2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38-239页 |
致谢 | 第239-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