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与贾平凹散文比较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生平交谊文学因缘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孙犁:奖掖后学诚挚教导 | 第11-16页 |
一、人格上的感召和影响 | 第12-15页 |
二、散文创作上的指导和启发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贾平凹:崇慕前辈虚心借鉴 | 第16-20页 |
一、对孙犁本人的敬重和人品的仰慕 | 第16-18页 |
二、对孙犁散文的学习和继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近的价值取向与艺术风格 | 第20-40页 |
第一节 阴柔之美与女性意识 | 第20-28页 |
一、阴柔的气质与散文的阴柔之美 | 第20-24页 |
二、散文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美 | 第24-28页 |
第二节 赤子之心保持本真 | 第28-32页 |
一、孙犁:清婉纯真注重实录 | 第28-30页 |
二、贾平凹:返璞归真抒写真情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乡土情结 | 第32-40页 |
一、对乡村环境美的回味和对乡村人性美的赞赏 | 第33-37页 |
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清才与鬼才:二人散文之异及其原因 | 第40-54页 |
第一节 清才与鬼才 | 第40-46页 |
一、清才:清峻 平淡 沉郁 高古 | 第40-43页 |
二、鬼才:大气 朴拙 幽默 禅韵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地域文化 | 第46-48页 |
一、燕赵故地 晋察冀边区 抗日战士 | 第46-47页 |
二、秦头楚尾 十三朝旧都 悠闲文士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传统文化 | 第48-50页 |
一、儒道互补 | 第48-49页 |
二、佛禅介入 | 第49-50页 |
第四节 美中不足 | 第50-54页 |
一、质而少文 固守传统 | 第50-51页 |
二、邪气病态 误入迷途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