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人脸姿态估计概述 | 第15-27页 |
2.1 基于几何模型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15-20页 |
2.1.1 基于交比模型的姿态估计方法 | 第15-17页 |
2.1.2 基于弱透视投影模型的姿态估计方法 | 第17-18页 |
2.1.3 基于灭点的姿态估计方法 | 第18-20页 |
2.2 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0-21页 |
2.3 基于流形嵌入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1-23页 |
2.4 基于检测器阵列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3-24页 |
2.5 基于可变形模板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4页 |
2.6 基于外观模型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4-25页 |
2.7 基于跟踪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5-26页 |
2.8 混合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27-32页 |
3.1 3D旋转映射 | 第27-30页 |
3.1.1 三维平移 | 第27页 |
3.1.2 绕坐标轴旋转 | 第27-28页 |
3.1.3 一般三维旋转 | 第28-30页 |
3.2 一维Logistic映射 | 第30-32页 |
第4章 基于三点投影的姿态估计算法 | 第32-45页 |
4.1 坐标系和人脸模型设定 | 第32-33页 |
4.2 算法原理与推导 | 第33-40页 |
4.2.1 人脸平移 | 第33-34页 |
4.2.2 绕X轴旋转 | 第34-35页 |
4.2.3 绕Y轴旋转 | 第35-37页 |
4.2.4 绕Z轴旋转 | 第37-39页 |
4.2.5 推导对应关系 | 第39-40页 |
4.3 迭代求解 | 第40-44页 |
4.4 完整迭代算法 | 第44-45页 |
第5章 基于三边距离的姿态估计算法 | 第45-49页 |
5.1 坐标系和人脸模型设定 | 第45页 |
5.2 算法原理与推导 | 第45-46页 |
5.3 迭代求解 | 第46-48页 |
5.4 迭代求解 | 第48-49页 |
第6章 实验与评估 | 第49-76页 |
6.1 实验数据库介绍 | 第49-52页 |
6.1.1 三维人脸图像库 | 第49页 |
6.1.2 近红外人脸图像库 | 第49-50页 |
6.1.3 Pointing Data人脸图像库 | 第50页 |
6.1.4 模拟数据库 | 第50-52页 |
6.2 新算法的验证实验 | 第52-56页 |
6.3 新算法的混沌迭代求全解实验 | 第56-58页 |
6.4 新算法对人脸模型参数眼睛间距D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58-59页 |
6.5 新算法对人脸模型参数鼻子高度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59-60页 |
6.6 新算法对人脸模型参数鼻子长度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0-61页 |
6.7 新算法对人脸模型参数同时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1-63页 |
6.8 新算法对左眼坐标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3-65页 |
6.9 新算法对右眼坐标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5-66页 |
6.10 新算法对鼻尖坐标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6-67页 |
6.11 新算法对3个特征点同时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7-68页 |
6.12 新算法对3个特征点和人脸参数同时变化的鲁棒性实验 | 第68-70页 |
6.13 基于三维人脸数据库的5种人脸姿态估计算法的比较实验 | 第70-72页 |
6.14 基于近红外人脸数据库的5种人脸姿态估计算法的比较实验 | 第72-73页 |
6.15 基于Pointing Data数据库的5种人脸姿态估计算法的比较实验 | 第73-75页 |
6.16 实验总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1 人脸特征点的世界坐标推导过程 | 第82-91页 |
附录2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