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页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一、阿克萨科夫生平及其创作简介 | 第13-14页 |
二、阿克萨科夫及其三部曲作品的研究状况 | 第14-18页 |
(一)英语学界对阿克萨科夫及其三部曲作品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二)俄罗斯学界对阿克萨科夫及其三部曲作品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三)中国学界对阿克萨科夫及其三部曲作品的研究状况 | 第18页 |
三、本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阿克萨科夫笔下贵族地主形象的共性与个性 | 第20-34页 |
一、旧式贵族地主形象的共性 | 第20-24页 |
(一)旧式贵族地主的阶级性 | 第20-22页 |
(二)旧式贵族地主的父权思想 | 第22-23页 |
(三)旧式贵族地主的亲自然性 | 第23页 |
(四)旧式贵族地主的低下教育水平 | 第23-24页 |
二、新式贵族地主形象的共性 | 第24-27页 |
(一)新式贵族地主的良好教育水平 | 第24-25页 |
(二)新式贵族地主的西方化及奴性崇拜 | 第25-26页 |
(三)新式贵族地主与下层人民的疏远 | 第26-27页 |
三、贵族地主形象的个性 | 第27-34页 |
(一)索菲亚·尼古拉耶夫娜形象中的自我意识 | 第27-29页 |
(二)普拉斯科维娅形象中的圣愚品格 | 第29-32页 |
(三)鞑靼贵族形象中的矛盾特性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阿克萨科夫笔下贵族地主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 第34-57页 |
一、显性评论对形象的塑造——以库罗列索夫形象为例 | 第34-44页 |
(一)自言评论中的形象塑造 | 第35-40页 |
(二)借言评论中的形象塑造 | 第40-44页 |
二、粗俗语和熟语对形象的塑造——以斯捷潘形象为例 | 第44-54页 |
(一)粗俗语 | 第45-48页 |
(二)熟语 | 第48-54页 |
三、对立手法 | 第54-55页 |
四、其他描写手法 | 第55-57页 |
第三章 阿克萨科夫笔下贵族地主形象的创作由来 | 第57-60页 |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 第57-58页 |
二、斯拉夫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