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国际宏观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微观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3-14页 |
·居住建筑 | 第13页 |
·居住环境 | 第13-14页 |
·以人为本 | 第1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体框架 | 第14-16页 |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主体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分析 | 第16-20页 |
·国外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 | 第16页 |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 | 第16-18页 |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起步时期 | 第17页 |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停滞时期 | 第17页 |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振兴时期 | 第17-18页 |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繁荣时期 | 第18页 |
·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深入和细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第18页 |
·强调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 第18-19页 |
·住区环境景观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 第19页 |
·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 第19页 |
·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 第19-20页 |
第3章 城市居住空间存在问题及思考 | 第20-28页 |
·现代住区环境及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20-23页 |
·公共交往空间方面 | 第20-21页 |
·景观设计方面 | 第21-22页 |
·设施小品方面 | 第22页 |
·绿化布置方面 | 第22-23页 |
·道路交通组织方面 | 第23页 |
·空间设计方面 | 第23页 |
·住区环境设计对策 | 第23-27页 |
·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方面 | 第24-25页 |
·环境的均好性方面 | 第25-26页 |
·生态性环境设计方面 | 第26-27页 |
·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方面 | 第27页 |
·可参与性设计方面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 | 第28-32页 |
·居住区规划与景观、建筑的整体性原则 | 第28-29页 |
·融入生态性原则 | 第29-30页 |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第30页 |
·坚持社会性原则 | 第30页 |
·坚持经济性原则 | 第30-31页 |
·坚持地域历史性原则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 第32-50页 |
·内部居住环境设计的方法 | 第32-36页 |
·建筑本身即为景观 | 第32-33页 |
·建筑本体绿化设计 | 第33-34页 |
·建筑局部的处理 | 第34-36页 |
·外部居住环境设计的内容 | 第36页 |
·外部居住环境设计的方法 | 第36-49页 |
·总体构思 | 第37页 |
·绿化 | 第37-40页 |
·道路 | 第40-42页 |
·水景 | 第42-43页 |
·小品 | 第43-48页 |
·铺地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 第50-58页 |
·基地分析 | 第50页 |
·区位分析与基地概况 | 第50页 |
·用地环境分析 | 第50页 |
·设计构思 | 第50-55页 |
·景观绿化体系设计 | 第51-53页 |
·小品和服务设施的设置 | 第53-54页 |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 第54-55页 |
·小区使用分析 | 第55-56页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56页 |
·总结 | 第56-5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