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2 金融支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4 金融支持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金融支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 第21-34页 |
2.1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21-24页 |
2.1.1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界定 | 第21页 |
2.1.2 制造业全要生产率的内涵 | 第21-23页 |
2.1.3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 | 第23-24页 |
2.2 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 | 第24-30页 |
2.2.1 金融支持的界定 | 第24-26页 |
2.2.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界定 | 第26-27页 |
2.2.3 金融支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 | 第27-30页 |
2.3 金融支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 | 第30-34页 |
2.3.1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 | 第30-31页 |
2.3.2 金融支持制造业全要生产率影响机理 | 第31-34页 |
第3章 我国金融支持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状况分析 | 第34-49页 |
3.1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困境 | 第34-45页 |
3.1.1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 | 第34-44页 |
3.1.2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困境 | 第44-45页 |
3.2 我国金融支持制造业现状 | 第45-49页 |
3.2.1 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制造业现状 | 第45-46页 |
3.2.2 我国商业性金融支持制造业现状 | 第46-47页 |
3.2.3 我国资本市场金融支持制造业现状 | 第47-49页 |
第4章 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49-59页 |
4.1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49-53页 |
4.1.1 模型构建—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法 | 第49-52页 |
4.1.2 指标选取和处理 | 第52-53页 |
4.2 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53-59页 |
4.2.1 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测度 | 第53-56页 |
4.2.2 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技术变化(TC)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I)的测度 | 第56-59页 |
第5章 我国金融支持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9-77页 |
5.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59-61页 |
5.1.1 指标选取 | 第59-61页 |
5.1.2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61页 |
5.2 面板多元回归模型 | 第61-65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5.2.2 单位根检验 | 第62-63页 |
5.2.3 模型筛选: 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 第63-65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5-77页 |
5.3.1 金融支持对我国制造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I)回归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5.3.2 金融支持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变化(TC)回归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5.3.3 金融支持对我国制造业纯技术效率(PTE)回归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3.4 金融支持对我国制造业规模效率(SE)回归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7-8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9-81页 |
6.2.1 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 第79页 |
6.2.2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机构 | 第79-80页 |
6.2.3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 第80页 |
6.2.4 建立制造业“产学研”资金平台 | 第80-81页 |
6.2.5 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 第81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