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籼稻明恢86多基因遗传转化及再生体系的优化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第12页
    1.2 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第12-13页
    1.3 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第13-16页
        1.3.1 直接转化方法第14-15页
            1.3.1.1 聚乙二醇法第14页
            1.3.1.2 电击法第14-15页
            1.3.1.3 基因枪法第15页
            1.3.1.4 花粉管通道法第15页
        1.3.2 农杆菌介导法第15-16页
    1.4 影响水稻遗传转化的因素第16-19页
        1.4.1 外植体第16页
        1.4.2 培养条件第16-17页
        1.4.3 继代时间和继代次数第17页
        1.4.4 菌液浓度和菌液侵染转化方法第17页
        1.4.5 外源植物激素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1 水稻品种第19页
        2.1.2 质粒与菌株第19页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19-20页
        2.2.1 实验仪器第19-20页
        2.2.2 主要药品第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7页
        2.3.1 多基因遗传转化载体构建第20-21页
        2.3.2 水稻遗传转化与筛选第21-24页
            2.3.2.1 培养基第21页
            2.3.2.2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第21-22页
                2.3.2.2.1 准备材料第21-22页
                2.3.2.2.2 消毒第22页
                2.3.2.2.3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第22页
            2.3.2.3 农杆菌转化水稻第22-24页
                2.3.2.3.1 菌株活化第22-23页
                2.3.2.3.2 农杆菌侵染第23页
                2.3.2.3.3 洗菌第23-24页
                2.3.2.3.4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及分化成苗第24页
                2.3.2.3.5 炼苗第24页
        2.3.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4-27页
            2.3.3.1 CTAB法微量提取水稻基因组DNA第24-25页
            2.3.3.2 抗性植株的PCR分析第25-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7页
    3.1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27-28页
    3.2 不同培养条件对筛选愈伤组织的影响第28页
    3.3 草甘磷对明恢86愈伤组织的致死浓度第28-30页
    3.4 G418对明恢86愈伤组织的致死浓度第30-31页
    3.5 多基因的遗传转化第31页
    3.6 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因素第31-35页
        3.6.1 菌液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第31-32页
        3.6.2 侵染时间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第32-33页
        3.6.3 共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第33页
        3.6.4 共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第33-34页
        3.6.5 2,4-D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4-35页
    3.7 抗性植株的获得及检测第35-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4.1 外植体的选择第37页
    4.2 筛选浓度的确定第37-38页
    4.3 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8页
    4.4 侵染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第38页
    4.5 共培养时间和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8-39页
    4.6 2,4-D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第39页
    4.7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A 主要缩写词第44-45页
附录B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用甘蔗家系评价及品系的饲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龙岩适栽烤烟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