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全位移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监控量测技术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围岩位移数值模拟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V级围岩浅埋段全位移现场测试与分析 | 第16-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6-18页 |
2.2 围岩变形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2.1 隧道开挖过程围岩变形 | 第18页 |
2.2.2 影响围岩变形因素 | 第18-20页 |
2.3 地表沉降分析 | 第20-25页 |
2.3.1 地表纵向沉降 | 第21-24页 |
2.3.2 地表横向沉降及变化规律 | 第24-25页 |
2.4 围岩全位移量测方案 | 第25-26页 |
2.5 拱顶围岩竖向全位移分析 | 第26-33页 |
2.6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V级围岩浅埋段竖向全位移数值分析 | 第34-47页 |
3.1 岩体弹塑性模型 | 第34-35页 |
3.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35-40页 |
3.2.1 MIDAS/GTS 软件简介 | 第35页 |
3.2.2 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3.2.3 模型选取 | 第36页 |
3.2.4 有限元模型的本构关系 | 第36-40页 |
3.3 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5页 |
3.3.1 地表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3.2 围岩模拟与实测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V级围岩浅埋段各向全位移三维数值分析 | 第47-7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地表点位移变化分析 | 第47-51页 |
4.2.1 地表点隧道横轴方向位移分析 | 第48-49页 |
4.2.2 地表点隧道轴向位移分析 | 第49-50页 |
4.2.3 地表点空间合位移分析 | 第50-51页 |
4.3 拱部围岩全位移分析 | 第51-62页 |
4.3.1 拱部围岩横轴向位移分析 | 第51-53页 |
4.3.2 拱部围岩轴向位移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拱部围岩竖向位移分析 | 第54-55页 |
4.3.4 拱部围岩横断面竖向位移分析 | 第55-56页 |
4.3.5 拱部围岩位移分析 | 第56-62页 |
4.4 曲墙周边围岩全位移分析 | 第62-65页 |
4.4.1 曲墙周边围岩横轴向位移曲线规律 | 第62-63页 |
4.4.2 曲墙周边围岩轴向位移分析 | 第63-64页 |
4.4.3 曲墙周边围岩竖向位移分析 | 第64-65页 |
4.5 基底围岩全位移分析 | 第65-68页 |
4.5.1 基底围岩横轴向位移分析 | 第66页 |
4.5.2 基底围岩轴向位移分析 | 第66-67页 |
4.5.3 基底围岩竖向位移分析 | 第67-68页 |
4.6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全位移条件下对围岩塑性开展范围分析 | 第70-78页 |
5.1 引言 | 第70-71页 |
5.2 计算结果 | 第71-76页 |
5.2.1 未开挖至监测断面时围岩塑性区域分析 | 第71-73页 |
5.2.2 开挖至监测断面处围岩塑性区域分析 | 第73-74页 |
5.2.3 支护闭合后塑性域分析 | 第74-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