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4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高层以上建筑热压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高层以上建筑防排烟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千米摩天大楼热压及防排烟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模拟对象 | 第23-49页 |
2.1 区域模型介绍 | 第23-33页 |
2.1.1 基本方程 | 第24-26页 |
2.1.2 主要物理现象及源项的说明 | 第26-31页 |
2.1.3 CFAST(Consolidate Fire and Smoke Transport)软件概述 | 第31-33页 |
2.2 网络模型介绍 | 第33-39页 |
2.2.1 气体流动分析 | 第33-36页 |
2.2.2 气体浓度计算 | 第36-37页 |
2.2.3 CONTAM 软件概述 | 第37-39页 |
2.3 适用于千米摩天大楼防排烟研究的模拟技术路线和可行性验证 | 第39-44页 |
2.3.1 模拟技术路线说明 | 第39-40页 |
2.3.2 模拟技术路线的合理性验证 | 第40-44页 |
2.4 千米摩天大楼实际建筑模型 | 第44-47页 |
2.4.1 千米摩天大楼的几何模型简化及相关参数设定 | 第44-46页 |
2.4.2 千米摩天大楼的大气环境温度设定 | 第46-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千米摩天大楼热压分布特性模拟研究 | 第49-70页 |
3.1 典型地区千米摩天大楼热压分布 | 第49-53页 |
3.1.1 千米摩天大楼热压模拟的建模 | 第49-51页 |
3.1.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2 不同地区千米摩天大楼热压分布特性的比较 | 第53-58页 |
3.2.1 6 个典型气候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气象参数 | 第53页 |
3.2.2 6 个典型气候地区的热压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3-58页 |
3.3 减小千米摩天大楼热压作用的措施研究 | 第58-65页 |
3.3.1 横向隔断对热压分布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2 竖向隔断对热压分布的影响 | 第60-64页 |
3.3.3 门开关状态对热压分布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 热压差系数(TDC)和能耗变化分析 | 第65-68页 |
3.4.1 热压差系数(TDC)的概念 | 第65-67页 |
3.4.2 典型模拟工况的 TDC 值分析 | 第67-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千米摩天大楼防排烟的模拟研究 | 第70-96页 |
4.1 千米摩天大楼 A 栋单层烟气流动的模拟分析 | 第70-73页 |
4.1.1 模拟千米摩天大楼 A 栋火灾的建模 | 第71页 |
4.1.2 烟气传播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4.2 不同着火层着火的烟气特性及机械排烟分析 | 第73-87页 |
4.2.1 千米摩天大楼着火层的建模和分析说明 | 第73-74页 |
4.2.2 千米摩天大楼 1 层着火时的烟气特性分析 | 第74-78页 |
4.2.3 千米摩天大楼 60 层着火时的烟气特性分析 | 第78-81页 |
4.2.4 千米摩天大楼 110 层着火时的烟气特性分析 | 第81-82页 |
4.2.5 千米摩天大楼 150 层着火时的烟气特性分析 | 第82-84页 |
4.2.6 千米摩天大楼 200 层着火时的烟气特性分析 | 第84-85页 |
4.2.7 机械排烟作用分析 | 第85-87页 |
4.3 楼梯间与前室烟控系统作用分析 | 第87-93页 |
4.3.1 防烟系统的加压风量计算 | 第87-91页 |
4.3.2 楼梯间单独加压作用分析 | 第91-92页 |
4.3.3 楼梯间和前室共同加压分析 | 第92-93页 |
4.4 电梯井加压烟控系统作用分析 | 第93-94页 |
4.5 防排烟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第9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