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防灾安全智能监测单元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2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 第14-20页 |
2.1 系统结构及功能 | 第14-16页 |
2.1.1 信息采集层 | 第15页 |
2.1.2 车站监控层 | 第15-16页 |
2.1.3 防灾安全中心 | 第16页 |
2.2 系统主要监测内容 | 第16-17页 |
2.2.1 系统监测的自然灾害 | 第16-17页 |
2.2.2 现场数据传感器的选择 | 第17页 |
2.3 智能监测单元 | 第17-20页 |
2.3.1 智能监测单元的结构 | 第17-18页 |
2.3.2 智能监测单元的功能 | 第18-20页 |
3 智能监测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20-36页 |
3.1 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 第20页 |
3.2 数据采集模块功能电路设计 | 第20-26页 |
3.2.1 AT90CAN128 芯片介绍 | 第21页 |
3.2.2 数据输入接口 | 第21-22页 |
3.2.3 RS-485 串行接口 | 第22-23页 |
3.2.4 光电隔离器 6N137 | 第23-24页 |
3.2.5 以太网接口 RJ45 | 第24-26页 |
3.2.6 JTAG 接口 | 第26页 |
3.3 光收发卡模块设计 | 第26-36页 |
3.3.1 FPGA 及芯片介绍 | 第27-28页 |
3.3.2 网络接口硬件设计 | 第28-33页 |
3.3.3 光纤接口硬件设计 | 第33-36页 |
4 智能监测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36-47页 |
4.1 数据采集单元软件设计 | 第36-39页 |
4.2 光收发卡软件设计 | 第39-47页 |
4.2.1 网络接口软件设计 | 第39-41页 |
4.2.2 光纤接口软件设计 | 第41-47页 |
5 系统光纤局域网网络结构及通信协议设计 | 第47-58页 |
5.1 通信传输介质选择 | 第47页 |
5.2 系统光通信网络结构设计 | 第47-52页 |
5.2.1 网络拓扑结构 | 第48页 |
5.2.2 系统光通信网网络结构 | 第48-52页 |
5.3 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选择 | 第52-53页 |
5.3.1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第52-53页 |
5.3.2 系统中光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第53页 |
5.4 系统数据链路通信协议 | 第53-58页 |
5.4.1 HDLC 通信协议 | 第53-56页 |
5.4.2 链路结构 | 第56页 |
5.4.3 传输差错控制 | 第56-58页 |
6 智能监测单元调试 | 第58-61页 |
6.1 数据采集板调试 | 第58-59页 |
6.2 FPGA 调试 | 第59页 |
6.3 光收发卡调试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