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及调整方案的算例对比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考虑最小剪力系数的原因第9-10页
    1.3 中、美、欧规范最小剪力系数的相关规定第10-13页
        1.3.1 中国规范第10-11页
        1.3.2 美国规范第11-13页
        1.3.3 欧洲规范第13页
    1.4 中、美、欧规范关于最小剪力系数的对比第13-14页
    1.5 调整结构强度与调整结构刚度第14-16页
    1.6 我国规范对于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结构的处理措施第16-17页
        1.6.1 国家规范处理措施第16-17页
        1.6.2 广东规范处理措施第17页
    1.7 最小剪力系数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8-20页
        1.8.1 研究目的第18页
        1.8.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0-42页
    2.1 算例设计第20-22页
        2.1.1 算例模型说明第20-22页
    2.2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第22-35页
        2.2.1 结构设计软件—ETABS第22页
        2.2.2 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 3D第22-35页
    2.3 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参数设定第35-38页
        2.3.1 时程选波第36-37页
        2.3.2 地震波峰值调整第37-38页
        2.3.3 地震动持时第38页
        2.3.4 地震波的数量第38页
    2.4 弹性模型与弹塑性模型基本信息的比较第38-40页
        2.4.1 结构总质量第38-39页
        2.4.2 模态第39页
        2.4.3 弹性时程分析对比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高层建筑基于最小剪力系数的算例对比分析第42-50页
    3.1 模型相关信息比较第42-43页
    3.2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3-49页
        3.2.1 结构构件的受力状态第44-46页
        3.2.2 结构顶点位移时程第46-48页
        3.2.3 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第48-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高层建筑基于不同结构调整方案的算例对比分析第50-72页
    4.1 模型相关信息比较第50-52页
    4.2 结构弹性时程分析第52-53页
    4.3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3-70页
        4.3.1 结构构件的受力状态第56-58页
        4.3.2 结构顶点位移时程第58-61页
        4.3.3 结构顶点加速度时程第61-63页
        4.3.4 结构基底剪力时程第63-66页
        4.3.5 最大楼层剪力曲线第66-68页
        4.3.6 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主要结论第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退化的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加强约束节点的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受压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