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安油田大45区扶余油藏储层分布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0.4 研究路线第11-13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18页
    1.1 油藏概况第14-16页
        1.1.1 构造特征第14页
        1.1.2 储集层特征第14页
        1.1.3 油气藏类型第14-15页
        1.1.4 流体性质第15-16页
    1.2 开发概况第16-18页
        1.2.1 井网模式及开发状况第16页
        1.2.2 开发效果评价第16-17页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求第17-18页
第二章 精细地层对比第18-34页
    2.1 地层特征第18-19页
    2.2 地层划分对比第19-21页
        2.2.1 沉积旋回—厚度对比第19页
        2.2.2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第19-20页
        2.2.3 地层对比与划分技术方法第20-21页
    2.3 地层划分对比的具体步骤及方法第21-27页
        2.3.1 确定对比曲线第22页
        2.3.2 确定标准层第22-23页
        2.3.3 建立标准井和骨架剖面第23-27页
    2.4 单砂体细分对比第27-32页
    2.5 井震结合第32页
    2.6 利用地质建模软件成果检验第32页
    2.7 地层平面展布规律第32-34页
第三章 精细地震构造解释第34-47页
    3.1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第34-35页
    3.2 层位标定第35-37页
    3.3 层位追踪及断层解释第37-42页
        3.3.1 层位追踪第37-38页
        3.3.2 断层解释与组合第38-42页
    3.4 速度分析及成图方法第42-43页
    3.5 构造成图及新老构造对比第43-47页
第四章 储层预测第47-68页
    4.1 地震属性分析第47-49页
        4.1.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方法与流程第47-48页
        4.1.2 地震属性分析与储层预测第48-49页
    4.2 储层反演第49-68页
        4.2.1 大 45 井区储层反演第50-63页
        4.2.2 单砂体平面展布研究第63-68页
第五章 影响区块开发效果因素分析第68-81页
    5.1 油藏类型及生产存在问题第68页
    5.2 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第68-69页
    5.3 注采分析第69-80页
    5.4 治理技术对策第80-81页
第六章 有利目标评价第81-85页
    6.1 建议井位第81-83页
    6.2 有利目标区第83-85页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详细摘要第89-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南45区块扶余油层精细沉积微相及剩余油类型分析
下一篇:低渗透气藏水相圈闭损害及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