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层次理论的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3 研究现状评析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1.5.1 技术路线图 | 第23页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37页 |
2.1 绿色建筑概念 | 第24-26页 |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 第24-25页 |
2.1.2 绿色建筑发展的意义 | 第25页 |
2.1.3 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2.2 绿色度概念 | 第26-28页 |
2.2.1 绿色度概述 | 第26-27页 |
2.2.2 绿色建筑绿色度的内涵 | 第27页 |
2.2.3 绿色建筑绿色度的应用 | 第27-28页 |
2.3 全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33页 |
2.3.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 第28-31页 |
2.3.2 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参与方 | 第31-33页 |
2.3.3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阶段的划分 | 第33页 |
2.4 可拓学理论 | 第33-36页 |
2.4.1 可拓学概述 | 第33-34页 |
2.4.2 可拓区间数的运算 | 第34-35页 |
2.4.3 可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56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 第37-39页 |
3.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7-38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 第38-39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54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设计 | 第39页 |
3.2.2 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确定 | 第39-41页 |
3.2.3 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的初选 | 第41-44页 |
3.2.4 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的筛选 | 第44-47页 |
3.2.5 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的信效度检验 | 第47-50页 |
3.2.6 绿色建筑绿色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50-54页 |
3.3 评价等级标准的划分 | 第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绿色建筑绿色度模糊可拓层次评价模型 | 第56-62页 |
4.1 基于可拓层次理论的权重设计 | 第56-57页 |
4.2 主观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57-59页 |
4.2.1 可拓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57页 |
4.2.2 可拓判断矩阵和权重向量的计算 | 第57-58页 |
4.2.3 层次单排序 | 第58页 |
4.2.4 层次总排序 | 第58-59页 |
4.3 客观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59-60页 |
4.3.1 熵值法的介绍 | 第59页 |
4.3.2 熵值法的权重确定步骤 | 第59-60页 |
4.4 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60页 |
4.5 构建绿色建筑绿色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60-61页 |
4.5.1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60-61页 |
4.5.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2-71页 |
5.1 建筑概况 | 第62页 |
5.1.1 建筑概况 | 第62页 |
5.1.2 主要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 第62页 |
5.2 绿色建筑绿色度计算 | 第62-69页 |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66页 |
5.2.2 确定隶属度矩阵 | 第66-67页 |
5.2.3 绿色建筑模糊综合评价 | 第67-69页 |
5.3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一 评价指标优化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
附录二 案例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附录三 案例评价指标隶属度调查问卷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