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创建与发展 | 第10-22页 |
第一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创建 | 第10-12页 |
一、创始人著名老中医刘绍武生平介绍 | 第10页 |
二、刘绍武先生学医习医背景 | 第10-11页 |
三、“三部六病”学说提出过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渊源 | 第12-15页 |
一、“三部六病”学说的基本思想 | 第13-14页 |
二、《周易》、《黄帝内经》的思想导引 | 第14-15页 |
三、《伤寒杂病论》内容的理论发挥 | 第15页 |
第三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发展与传承 | 第15-22页 |
一、“三纲六要”医学辨证体系提出 | 第15-17页 |
二、“三部六病”专业组织与科研机构 | 第17-19页 |
三、“三部六病”传承代表人物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思想 | 第22-38页 |
第一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医学理论建构思想 | 第22-28页 |
一、中医系统论思想 | 第22-25页 |
二、中医辩证法思想 | 第25-27页 |
三、中医症证一体论思想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临床诊治思想 | 第28-32页 |
一、四脉定证思想 | 第28-30页 |
二、守方定疗程思想 | 第30页 |
三、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诊疗价值 | 第30-31页 |
四、重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致病的诊疗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医学发展思想 | 第32-38页 |
一、坚守医学经典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 第33页 |
二、强调理论简便和临床实效的统一 | 第33-34页 |
三、看重学术组织建设和范式构建 | 第34-36页 |
四、关注共同体医德修养和医德教育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思想评述 | 第38-43页 |
第一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价值 | 第38-41页 |
第二节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中的不足处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