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抢劫罪加重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2页
1 加重构成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第12-15页
    1.1 加重构成犯罪的概念第12页
    1.2 加重构成犯罪的特征第12-13页
    1.3 加重构成犯罪的分类第13-15页
2 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第15-20页
    2.1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第15-16页
    2.2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争议问题第16-20页
        2.2.1 抢劫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第16-18页
        2.2.2 抢劫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围第18-20页
3 抢劫罪的对象加重犯第20-25页
    3.1 对象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第20-21页
    3.2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实践问题第21-23页
        3.2.1 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认识第21-22页
        3.2.2 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识与界定本罪之间的关系第22-23页
    3.3 抢劫军用物资、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具体问题认定第23-25页
        3.3.1 对“军用物资”与“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理解第23-24页
        3.3.2 是否要求行为人明知抢劫对象第24-25页
4 抢劫罪的手段加重犯第25-34页
    4.1 手段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第25-26页
    4.2 对持枪抢劫行为方式的判断第26-30页
        4.2.1 对于“枪支”的界定第26-29页
        4.2.2 对“显示”行为的理解第29-30页
    4.3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争议问题第30-34页
        4.3.1 对“冒充”的理解第30-31页
        4.3.2 真正军警人员实施抢劫的问题第31-34页
5 抢劫罪的地点加重犯第34-39页
    5.1 地点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第34页
    5.2 入户抢劫的实践问题第34-36页
        5.2.1 入户抢劫中“户”的界定第35-36页
        5.2.2 “入户抢劫”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第36页
    5.3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实践问题第36-39页
        5.3.1 公共交通工具的特征第37页
        5.3.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客观表现形式第37-39页
6 抢劫罪的数额加重犯第39-42页
    6.1 数额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第39页
    6.2 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与刑罚适用第39-42页
        6.2.1 劫数额巨大中“数额”的认定第39-40页
        6.2.2 抢劫数额巨大的既未遂问题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增设资格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