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当代生态美学与中国美学史研究 | 第9-19页 |
(一) 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内涵 | 第9-13页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史观 | 第10-11页 |
2. 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内涵 | 第11-13页 |
(二)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当代中国"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四) 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7-19页 |
二、先秦时期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19-31页 |
(一) 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20-24页 |
1. 儒家伦理型哲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20-22页 |
2. 孔子美学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22-24页 |
(二) 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24-28页 |
1. 道家自然型哲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24-25页 |
2. 老庄美学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25-27页 |
3. 先秦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逻辑线索 | 第27-28页 |
(三) 先秦时期诗歌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 第28-31页 |
1. 《诗经》的生态审美智慧 | 第28-30页 |
2. 《楚辞》的生态审美智慧 | 第30-31页 |
三、两汉时期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1-39页 |
(一) 两汉道家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1-34页 |
1. 王充美学思想中蕴含的美学智慧 | 第31-32页 |
2. 《淮南子》中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2-34页 |
(二) 两汉儒家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4-37页 |
1. 董仲舒美学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34-36页 |
2. 《毛诗序》中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6-37页 |
3. 两汉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逻辑线索 | 第37页 |
(三) 两汉时期雕塑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 第37-39页 |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 第39-48页 |
(一) 美学范畴"气"的生态智慧 | 第39-42页 |
1. "文以气为主"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40页 |
2. "气韵生动"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40-42页 |
(二) 美学范畴"象"的生态智慧 | 第42-45页 |
1. "得意忘象"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42-44页 |
2. "澄怀味象"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44页 |
3. 《文心雕龙》中"意象"蕴含的生态智慧 | 第44-45页 |
4.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的逻辑线索 | 第45页 |
(三) 《世说新语》美学思想中人物品藻的生态智慧 | 第45-47页 |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一) 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研究的历史价值 | 第48-49页 |
(二) 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研究的理论品格 | 第49-50页 |
(三) 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生态智慧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