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程序规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强制医疗程序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 第一节 人权保障:强制医疗程序的内在根据 | 第12-15页 |
| 一、 遏制“被精神病”现象 | 第13-14页 |
| 二、 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权利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正当程序:强制医疗程序的必然要求 | 第15-18页 |
| 一、 对公权力的合理制约 | 第15-16页 |
| 二、 正当性的必然要求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启动程序 | 第18-31页 |
| 第一节 启动的前提:法医精神病鉴定 | 第18-25页 |
| 一、 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启动 | 第19-22页 |
| 二、 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期限 | 第22-23页 |
| 三、 鉴定人的资格 | 第23-24页 |
| 四、 鉴定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程序规制 | 第25-28页 |
| 一、 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审批 | 第26-27页 |
| 二、 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期限 | 第27-28页 |
| 三、 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执行方式 | 第28页 |
| 第三节 刑事强制医疗的申请 | 第28-31页 |
| 一、 申请的主体 | 第29-30页 |
| 二、 申请的条件及审查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审理程序 | 第31-37页 |
| 第一节 审理方式的特殊性 | 第31-34页 |
| 一、 不公开审理 | 第31-32页 |
| 二、 必要时可缺席审理 | 第32-33页 |
| 三、 完善法律援助 | 第33-34页 |
| 四、 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 第34页 |
| 第二节 审理程序的特殊性 | 第34-37页 |
| 一、 调查与辩论环节的分别审理原则 | 第34-35页 |
| 二、 认证标准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与救济程序 | 第37-43页 |
| 第一节 强制医疗的执行程序 | 第37-40页 |
| 一、 执行方式多样化 | 第37-38页 |
| 二、 定期诊断评估 | 第38-39页 |
| 三、 执行的变更和解除程序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强制医疗的救济程序 | 第40-42页 |
| 一、 设立强制医疗的上诉程序 | 第40-41页 |
| 二、 规制强制医疗的抗诉程序 | 第41页 |
| 三、 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强制医疗的监督程序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