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霁教授运用附子泻心汤方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概述 | 第11-14页 |
1.附子泻心汤的来源 | 第11页 |
2.历代医家对附子泻心汤的看法 | 第11-12页 |
3.附子泻心汤证方论 | 第12页 |
4.附子泻心汤当代临床研究 | 第12-13页 |
5.附子泻心汤药理研究 | 第13页 |
6.小结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资料搜集 | 第14页 |
2.病例来源及病例搜集 | 第14页 |
3.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4.资料整理 | 第15-19页 |
5.药物统计归类 | 第19页 |
6.就诊月份统计 | 第19页 |
7.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19页 |
研究结果 | 第19-33页 |
1.患者年龄统计 | 第19-20页 |
2.患者性别统计 | 第20-21页 |
3.中西医疾病谱 | 第21-23页 |
4.症状表现 | 第23-25页 |
5.舌象统计 | 第25-26页 |
6.脉象统计 | 第26-27页 |
7.用药统计 | 第27-31页 |
8.就诊月份统计 | 第31-32页 |
9.小结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1.附子泻心汤方证讨论 | 第33-35页 |
2.五泻心汤之类方鉴别比较 | 第35-36页 |
3.柴瑞霁教授运用附子泻心汤的临床经验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综述 | 第40-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