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南沟门水库北线供水工程环境评价与水土保持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水土保持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案第17-19页
2 评价体系建立第19-25页
    2.1 选取评价指标第19-20页
        2.1.1 指标选取原则第19页
        2.1.2 指标选取方法第19-20页
        2.1.3 确定评价指标第20页
    2.2 确定指标权重第20-23页
        2.2.1 构建评价体系第20-21页
        2.2.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21-22页
        2.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22-23页
        2.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23页
    2.3 建立评价模型第23-25页
3 工程概况第25-29页
    3.1 水文第25-28页
        3.1.1 径流第25页
        3.1.2 洪水第25-28页
    3.2 地质第28-29页
4 环境影响评价第29-47页
    4.1 环境保护目标第29-30页
    4.2 环境保护标准第30-31页
        4.2.1 环境质量标准第30页
        4.2.2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第30页
        4.2.3 设计依据第30-31页
    4.3 环保措施总体方案第31-40页
        4.3.1 水环境保护设计第31-34页
        4.3.2 大气环境保护设计第34-35页
        4.3.3 声环境保护设计第35-36页
        4.3.4 固体废物处置第36-37页
        4.3.5 生态保护第37-40页
    4.4 环境监测第40-42页
        4.4.1 施工期环境监测第40-42页
        4.4.2 运行期环境监测第42页
    4.5 环境监理第42-43页
    4.6 施工期各因素影响评价第43-46页
        4.6.1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第43页
        4.6.2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第43-44页
        4.6.3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第44页
        4.6.4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第44页
        4.6.5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第44-45页
        4.6.6 施工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第45页
        4.6.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第45-46页
    4.7 小结第46-47页
5 水土保持设计第47-63页
    5.1 概述第47-49页
        5.1.1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第47页
        5.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第47页
        5.1.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第47-49页
        5.1.4 土石方平衡及弃渣量第49页
    5.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总体布局第49-50页
        5.2.1 防治目标第49页
        5.2.2 水保措施总体布局第49-50页
    5.3 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第50-60页
        5.3.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第50页
        5.3.2 主体工程防治区第50-51页
        5.3.3 工程永久办公生活防治区第51-52页
        5.3.4 交通道路防治区第52-54页
        5.3.5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第54-55页
        5.3.6 弃渣场防治区第55-60页
        5.3.7 输电线路防治区第60页
    5.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60-61页
        5.4.1 施工条件第60-61页
        5.4.2 施工布置第61页
        5.4.3 施工工艺第61页
    5.5 小结第61-6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酵工业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盐分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小麦条锈病监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