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细小病毒的概述 | 第13-14页 |
1.2 博卡病毒的简介 | 第14-16页 |
1.2.1 博卡病毒的分类学 | 第14页 |
1.2.2 人博卡病毒的流行病学 | 第14页 |
1.2.3 人博卡病毒的感染 | 第14-15页 |
1.2.4 人博卡病毒的临床诊断 | 第15页 |
1.2.5 人博卡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 第15-16页 |
1.3 细小病毒NS1蛋白的反式激活机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慢病毒应用 | 第17页 |
1.5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 第17-18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人博卡病毒NS1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 第20-5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8页 |
2.1.1 实验细胞、菌株 | 第20页 |
2.1.2 质粒 | 第20-21页 |
2.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21-23页 |
2.1.4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5 培养基及各试剂配方 | 第24-25页 |
2.1.6 相关缓冲液和其它试剂配制 | 第25-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42页 |
2.2.1 慢病毒重组质粒p LVX-NS1-100 和p LVX-NS1-70 的构建 | 第28-34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34-35页 |
2.2.3 细胞转染 | 第35-36页 |
2.2.4 CCK-8 法测定细胞活性 | 第36页 |
2.2.5 Western Blot | 第36-39页 |
2.2.6 慢病毒的包装 | 第39-40页 |
2.2.7 稳定细胞系的筛选 | 第40-4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2-51页 |
2.3.1 NS1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43页 |
2.3.2 NS1基因的双酶切鉴定 | 第43页 |
2.3.3 重组质粒p LVX-NS1-70 和p LVX-NS1-100 的双酶切鉴定 | 第43-44页 |
2.3.4 HEK293T细胞活性 | 第44页 |
2.3.5 药物对HEK293T细胞活性影响 | 第44-46页 |
2.3.6 DOX诱导NS1蛋白表达对细胞状态影响 | 第46页 |
2.3.7 NS1蛋白表达检测 | 第46-47页 |
2.3.8 重组慢病毒包装 | 第47-48页 |
2.3.9 稳定细胞系 | 第48-50页 |
2.3.10 稳定细胞系NS1蛋白表达检测 | 第50-51页 |
2.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NS1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初步研究 | 第52-6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3.1.1 实验细胞和质粒 | 第52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2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3.2.1 真核重组质粒p CAGGS-NS1-100 和p CAGGS-NS1-70 的构建 | 第52-53页 |
3.2.2 细胞培养 | 第53页 |
3.2.3 细胞转染 | 第53-54页 |
3.2.4 双荧光素酶检测 | 第54-56页 |
3.2.5 统计学分析 | 第5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6-61页 |
3.3.1 NS1基因的PCR扩增 | 第56-57页 |
3.3.2 NS1基因的双酶切鉴定 | 第57-58页 |
3.3.3 重组质粒p CAGGS-NS1-70 和p CAGGS-NS1-100 的双酶切鉴定 | 第58-59页 |
3.3.4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NS1蛋白表达检测 | 第59页 |
3.3.5 瞬时表达NS1蛋白反式激活活性检测 | 第59-60页 |
3.3.6 稳定表达NS1蛋白反式激活活性检测 | 第60-61页 |
3.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4.1 人博卡病毒NS1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 第63-64页 |
4.2 NS1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初步研究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