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建国初期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的基本依据第11-15页
        1.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2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1.3 选题的研究方法第14页
        1.1.4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1.2 相关概念厘定第15-17页
        1.2.1 建国初期第15页
        1.2.2 和谐社会第15-17页
第二章 建国初期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第17-27页
    2.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第17-21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第17-18页
        2.1.2 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第18-20页
        2.1.3 苏联社会建设上的经验教训第20-21页
    2.2 历史依据:中华民族的社会愿景与艰难开拓第21-25页
        2.2.1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实践第21-22页
        2.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社会思想的阐发第22-23页
        2.2.3 建国初期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第23-25页
    2.3 时代条件: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发展的时代转换第25-27页
        2.3.1 判断时代的作用第25-26页
        2.3.2 时代转换的标志第26-27页
第三章 建国初期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第27-38页
    3.1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第27-29页
        3.1.1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第27-28页
        3.1.2 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第28页
        3.1.3 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第28-29页
    3.2 推进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变革第29-31页
        3.2.1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建立第30页
        3.2.2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第30-31页
    3.3 稳定社会秩序,调处社会矛盾第31-33页
        3.3.1 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第31-32页
        3.3.2 调处社会矛盾第32-33页
    3.4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第33-36页
        3.4.1 社会主义文化性质的确立第34页
        3.4.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改造第34-36页
    3.5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第36-38页
        3.5.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36页
        3.5.2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措施第36-38页
第四章 建国初期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第38-50页
    4.1 与时俱进地把握国情问题第38-39页
        4.1.1 辨证看待建国初期对国情把握的问题第38-39页
        4.1.2 坚持与时俱进地认识国情问题第39页
    4.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第39-41页
        4.2.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作用第39-40页
        4.2.2 继续践行为民务实的群众路线第40-41页
    4.3 正确把握主要矛盾推动生产力发展第41-43页
        4.3.1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性第41-42页
        4.3.2 行之有效地发挥经济政策的和谐效能第42-43页
    4.4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作用第43-45页
        4.4.1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基本理论第43-44页
        4.4.2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应用第44-45页
    4.5 不断探索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第45-46页
        4.5.1 社会管理体制的作用第45页
        4.5.2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45-46页
    4.6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第46-50页
        4.6.1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第47页
        4.6.2 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领域内的民主共识问题
下一篇:睾酮水平对大学男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ERP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