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 第20-27页 |
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内涵及现状 | 第20-23页 |
2.1.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内涵 | 第20-22页 |
2.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现状 | 第22-23页 |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的法律内涵及意义 | 第23-26页 |
2.2.1 监管的内涵 | 第23页 |
2.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的法律特征 | 第23-24页 |
2.2.3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24-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 | 第27-33页 |
3.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7-30页 |
3.1.1 法律和行政法规 | 第27-28页 |
3.1.2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第28-29页 |
3.1.3 对于现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评价 | 第29-30页 |
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问题分析 | 第30-32页 |
3.2.1 传统监管理念无法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 | 第30页 |
3.2.2 监管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位阶低 | 第30-31页 |
3.2.3 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不全面、不系统 | 第31页 |
3.2.4 法律责任追究力度不足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域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33-38页 |
4.1 英国 | 第33-34页 |
4.2 美国 | 第34页 |
4.3 法国 | 第34-35页 |
4.4 德国 | 第35-36页 |
4.5 域外PPP项目监管的启示 | 第36-37页 |
4.5.1 稳定的法律、政策保障 | 第36页 |
4.5.2 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36-37页 |
4.5.3 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 第37页 |
4.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48页 |
5.1 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立法位阶 | 第38-39页 |
5.2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的法定主体规定 | 第39-41页 |
5.2.1 维持政府部门的监管主体地位 | 第39-40页 |
5.2.2 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40-41页 |
5.3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的内容 | 第41-44页 |
5.3.1 建立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41-42页 |
5.3.2 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管内容 | 第42-43页 |
5.3.3 细化独立监管机构的监管内容 | 第43-44页 |
5.4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追责力度 | 第44-45页 |
5.4.1 建立政府失信赔偿机制 | 第44-45页 |
5.4.2 加强对项目公司高管的追责力度 | 第45页 |
5.5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法律制度的程序和方法 | 第45-47页 |
5.5.1 完善监管启动机制 | 第46页 |
5.5.2 建立逆向评估反馈机制 | 第46页 |
5.5.3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 第46-47页 |
5.6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1、结论 | 第48页 |
2、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