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荟萃分析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1.1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类型 | 第13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1.3 Meta分析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1.4 干预措施 | 第14页 |
1.1.5 结局指标 | 第14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3 检索策略 | 第14页 |
1.4 文献筛选 | 第14-16页 |
1.4.1 筛选方法 | 第14页 |
1.4.2 筛选路线 | 第14-15页 |
1.4.3 文献筛选方法 | 第15-16页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第16页 |
1.6 资料提取 | 第16页 |
1.7 统计方法 | 第16-18页 |
1.7.1 定性分析 | 第16页 |
1.7.2 定量分析 | 第16-17页 |
1.7.3 固定效应模型 | 第17页 |
1.7.4 随机效应模型 | 第17页 |
1.7.5 漏斗图分析 | 第17页 |
1.7.6 敏感性分析 | 第17-18页 |
1.8 效应指标 | 第18页 |
1.8.1 计数资料 | 第18页 |
1.8.2 计量资料 | 第18页 |
1.9 结果表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19-29页 |
2.1 纳入文献的结果及质量 | 第19-21页 |
2.2 安全性评价 | 第21-22页 |
2.3 总有效率 | 第22-24页 |
2.3.1 总有效率Meta分析 | 第22-24页 |
2.3.2 敏感性分析 | 第24页 |
2.4 病死率 | 第24-26页 |
2.4.1 文献情况 | 第24-25页 |
2.4.2 病死率Meta分析 | 第25-26页 |
2.4.3 敏感性分析 | 第26页 |
2.4.4 如何判断发表性偏倚 | 第26页 |
2.5 副作用产生率 | 第26-29页 |
2.5.1 文献情况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分析讨论 | 第29-37页 |
3.1 文献质量评价 | 第29页 |
3.2 敏感性分析 | 第29页 |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 第29-31页 |
3.4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1页 |
3.5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3.6 研究发现的内涵与问题 | 第32-33页 |
3.7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情况 | 第33-34页 |
3.7.1 总有效率 | 第33页 |
3.7.2 病死率 | 第33-34页 |
3.7.3 副作用产生率 | 第34页 |
3.7.4 异质性检验情况 | 第34页 |
3.7.5 发表性偏倚情况 | 第34页 |
3.8 本研究局限性 | 第34-35页 |
3.9 本研究展望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4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2 改进版的JADAD文献质量评分量表 | 第54-55页 |
附录3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 第55-58页 |
附录4 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