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第12-24页 |
| 1 西医学对小儿发热的认识与研究 | 第12-16页 |
| 1.1 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 第12-13页 |
| 1.2 发热的机制 | 第13页 |
| 1.3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 第13-14页 |
| 1.4 西医治疗 | 第14-16页 |
| 2 中医学对外感发热证的认识与研究 | 第16-24页 |
| 2.1 外感发热的古医籍论述 | 第16页 |
| 2.2 小儿发热证的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 2.3 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 第17-19页 |
| 2.4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 第19-2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6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24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24-25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第2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 2.1 病例分组 | 第25页 |
| 2.2 治疗方案 | 第25-26页 |
| 2.3 观察指标 | 第26-28页 |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 2.5 随访方式及记录 | 第29页 |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29-30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 3.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 第30-31页 |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1-35页 |
| 3.3 不良反应情况 | 第35-36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45页 |
| 1 药浴疗法 | 第36-38页 |
| 1.1 古代医家对药浴的认识 | 第36页 |
| 1.2 现代医学对药浴疗法退热机理的研究 | 第36-37页 |
| 1.3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 | 第37-38页 |
| 2 壮药香茅退热散的立方依据 | 第38-41页 |
| 2.1 壮医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 第38页 |
| 2.2 壮药香茅退热散的药物组成及疗效分析 | 第38-41页 |
| 3 壮药香茅退热散在儿科应用的优势 | 第41-42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5 问题和展望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附录 | 第52-5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5-56页 |
| 综述 | 第56-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