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麦金太尔美德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 思路与结构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16-17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美德概念与实践、人生统一性、传统概念第18-22页
    2.1 美德概念与实践第18-19页
    2.2 美德概念与人生叙事统一性第19-20页
    2.3 美德概念与传统概念第20-22页
第3章 美德实践的优秀标准第22-28页
    3.1 优秀标准(standards of excellence)与美德实践的关系第22页
    3.2 优秀标准与美德实践的特性第22-26页
        3.2.1 优秀标准的理想性与美德实践的现实性第22-23页
        3.2.2 优秀标准的先在性与美德实践的约定性第23-24页
        3.2.3 优秀标准的普遍性与美德实践的情境性第24-25页
        3.2.4 优秀标准的封闭性与美德实践的创造性第25-26页
    3.3 优秀标准的特性对美德实践的影响第26-28页
        3.3.1 束缚了实践主体的创新第26-27页
        3.3.2 限制了美德实践的开展第27页
        3.3.3 阻碍了美德功能的实现第27-28页
第4章 美德实践的协作方式第28-34页
    4.1 实践途径对于美德的意义第28-29页
    4.2 多元的美德实践途径:协作、竞争、辅助、独处第29-31页
        4.2.1 协作第29-30页
        4.2.2 竞争第30页
        4.2.3 辅助(利他主义)第30-31页
        4.2.4 独处第31页
    4.3 协作性实践对美德概念的影响第31-34页
        4.3.1 美德德目简单化第32页
        4.3.2 美德概念形式化第32-33页
        4.3.3 美德与实践的关系陷入美德与共同体关系的循环第33-34页
第5章 美德实践的内在利益第34-39页
    5.1 美德实践获得的内容第34-36页
        5.1.1 麦金太尔的观点——实践的内在利益第34-35页
        5.1.2 “成人”与“成就”第35-36页
    5.2 麦金太尔美德实践获得的根源、实质及后果第36-39页
        5.2.1 麦金太尔美德实践获得的根源第36-37页
        5.2.2 麦金太尔美德实践获得的实质第37页
        5.2.3 麦金太尔美德实践获得的后果第37-39页
第6章 美德实践的双重目的第39-45页
    6.1 美德实践双重目的的内涵第39-40页
        6.1.1 个体善第39-40页
        6.1.2 共同善第40页
    6.2 美德实践双重目的虚幻的表现第40-42页
        6.2.1 个人权利的虚构导致个体善的虚幻第41页
        6.2.2 共同体的虚幻导致共同善的虚幻性第41-42页
    6.3 美德实践目的虚幻性的实质第42-45页
        6.3.1 依赖于共同体的自我第43页
        6.3.2 共同善优先于个体权利第43-44页
        6.3.3 无个体性的共同体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发性失眠者注意偏向及干预研究
下一篇:条件句概率逻辑:拉姆齐测验+摩尔式原则=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