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上蔡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8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3 文献评述第19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框架第20页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2 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概念界定第22-25页
        2.1.1 贫困第22页
        2.1.2 贫困的类型第22-23页
        2.1.3 贫困的标准第23-24页
        2.1.4 精准扶贫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27页
        2.2.1 涓滴理论第25页
        2.2.2 包容型与合作型反贫困理论第25-26页
        2.2.3 人力资本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及实践困境第27-40页
    3.1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第27-28页
        3.1.1 多维贫困测量识别贫困对象第27页
        3.1.2 多元主体合作帮扶第27-28页
        3.1.3 精准帮扶项目多样化第28页
        3.1.4 扶贫资金的常态化监督管理第28页
    3.2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第28-30页
        3.2.1 贫困户识别的技术困境第28-29页
        3.2.2 农村劳动力外移给精准扶贫实施造成的阻碍第29页
        3.2.3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效果不明显第29页
        3.2.4 扶贫资金及项目监管力度不足第29-30页
    3.3 河南省上蔡县精准扶贫实践的现状分析第30-40页
        3.3.1 河南省上蔡县贫困现状基本情况第30页
        3.3.2 河南省上蔡县精准扶贫主要政策措施第30-33页
        3.3.3 河南省上蔡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成效第33-34页
        3.3.4 河南省上蔡县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第34-40页
第四章 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成因第40-45页
    4.1 贫困对象识别方法不科学第40页
        4.1.1 多维贫困测量成本高,可操作性弱第40页
        4.1.2 临界贫困户难以识别第40页
    4.2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隐患第40-41页
        4.2.1 劳动力外移缺乏人力资本第40-41页
        4.2.2 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现代化意识难以形成第41页
    4.3 扶贫队伍能力不足、部门间协调不利第41-42页
        4.3.1 扶贫队伍自身能力不足第41-42页
        4.3.2 扶贫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第42页
    4.4 扶贫主体对扶贫的认识理念有偏差第42-43页
        4.4.1 对贫困户主体作用的认识度不高第42-43页
        4.4.2 对培养贫困户内生动力的重视度不够第43页
    4.5 精准扶贫制度设计不完善第43-45页
        4.5.1 制度设计原则性太强,缺乏灵活性第43-44页
        4.5.2 监督考核机制缺失,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第44页
        4.5.3 资金拨付不及时,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第44-45页
第五章 解决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对策建议第45-50页
    5.1 加强精准识别,提高识别准度第45-46页
        5.1.1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第45页
        5.1.2 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提高识别精确度第45-46页
    5.2 优化政府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第46-47页
        5.2.1 加强扶贫项目监管第46页
        5.2.2 优化考核机制第46页
        5.2.3 加强精准扶贫监督机制,确保政策健康运行第46-47页
    5.3 重视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第47-48页
        5.3.1 加强贫困人口脱贫能力培训第47页
        5.3.2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第47-48页
        5.3.3 增强脱贫意识,提升内在动力第48页
    5.4 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主体的积极作用第48-50页
        5.4.1 积极促进干部与群众的双向沟通第48页
        5.4.2 全面提高扶贫干部素质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6.1 研究结论第50页
    6.2 研究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5-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下一篇:中国对泰国新能源电力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