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通州文庙建筑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依据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依据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庙形制与通州文庙概述 | 第19-42页 |
2.1 文庙的历史沿革 | 第19-24页 |
2.1.1 文庙的历史演变 | 第19-21页 |
2.1.2 文庙的基本格局 | 第21-24页 |
2.2 文庙的功能 | 第24-26页 |
2.2.1 文庙是祭祀之地 | 第24-26页 |
2.2.2 文庙是教育之地 | 第26页 |
2.3 通州城与文庙 | 第26-33页 |
2.3.1 通州地理环境 | 第26-27页 |
2.3.2 通州历史文化环境 | 第27-30页 |
2.3.3 通州文庙的选址 | 第30-33页 |
2.4 通州文庙的历史沿革 | 第33-36页 |
2.4.1 通州文庙的肇始历程 | 第33-34页 |
2.4.2 通州文庙的历史发展 | 第34-36页 |
2.5 通州文庙的保存现状 | 第36-40页 |
2.5.1 总体建筑群 | 第36-38页 |
2.5.2 单体建筑概述 | 第38页 |
2.5.3 古树木 | 第38-39页 |
2.5.4 其他古遗迹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通州文庙总体布局 | 第42-53页 |
3.1 通州文庙历代格局变化 | 第42-44页 |
3.1.1 元代时期 | 第42页 |
3.1.2 明代时期 | 第42-43页 |
3.1.3 清代时期的格局 | 第43-44页 |
3.2 通州文庙的功能与作用 | 第44-47页 |
3.2.1 通州文庙的功能 | 第45-46页 |
3.2.2 通州文庙的作用 | 第46-47页 |
3.3 通州文庙的空间特点 | 第47-49页 |
3.4 清代通州文庙与北京孔庙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3.4.1 总体布局 | 第49-51页 |
3.4.2 建筑布置 | 第51页 |
3.4.3 建筑规模 | 第51-52页 |
3.4.4 其它方面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通州文庙建筑特点 | 第53-72页 |
4.1 通州文庙的主要单体建筑 | 第53-65页 |
4.1.1 棂星门 | 第53-55页 |
4.1.2 泮池泮桥 | 第55页 |
4.1.3 名宦祠、乡贤祠 | 第55-56页 |
4.1.4 大成门 | 第56-58页 |
4.1.5 东西庑 | 第58-60页 |
4.1.6 大成殿 | 第60-63页 |
4.1.7 崇圣殿 | 第63-64页 |
4.1.8 尊经阁 | 第64页 |
4.1.9 圣训亭 | 第64-65页 |
4.2 通州文庙大成殿的斗口制度研究 | 第65-71页 |
4.2.1 斗口制度 | 第65-66页 |
4.2.2 斗栱 | 第66-67页 |
4.2.3 柱 | 第67页 |
4.2.4 梁与枋 | 第67-68页 |
4.2.5 檩与椽 | 第68页 |
4.2.6 大成殿三维形象再现 | 第68-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通州文庙现有建筑评价及保护利用策略 | 第72-88页 |
5.1 通州文庙复原建筑评价 | 第72-81页 |
5.1.1 通州文庙现有复原建筑 | 第72页 |
5.1.2 现有复原建筑与清代通州文庙之间的比较 | 第72-75页 |
5.1.3 清代通州文庙建筑群整体风貌再现 | 第75-81页 |
5.2 通州文庙的价值 | 第81-82页 |
5.2.1 通州文庙的历史文化价值 | 第81页 |
5.2.2 通州文庙的社会价值 | 第81-82页 |
5.3 通州文庙保护利用现状和主要问题 | 第82-85页 |
5.3.1 通州文庙保护和利用现状 | 第82-83页 |
5.3.2 通州文庙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3-85页 |
5.4 通州文庙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 第85-87页 |
5.4.1 通州文庙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 | 第85-86页 |
5.4.2 通州文庙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和建议 | 第86-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