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调解委员会管辖权研究--以澳东帝汶海强制调解案为例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 国内文献 | 第9-10页 |
2. 国外文献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调解委员会管辖权概述 | 第12-22页 |
(一) 强制调解程序的建立 | 第13-18页 |
1. 强制调解程序的形成 | 第13-14页 |
2. 强制调解与自愿调解的比较 | 第14-16页 |
3. 强制调解与强制仲裁的比较 | 第16-18页 |
(二) 调解委员会管辖权的法律性质 | 第18-20页 |
1. 调解委员会的管辖权基础 | 第18-19页 |
2. 调解委员会的报告与建议的本质 | 第19-20页 |
(三) 强制调解程序启动的特征 | 第20-22页 |
1. 启动与进行的单方性 | 第20页 |
2. 适用顺序的最终性 | 第20-21页 |
3. 诚实磋商义务的前置性 | 第21-22页 |
二、调解委员会管辖权之规则 | 第22-29页 |
(一) 调解委员会管辖权之先决条件 | 第22-25页 |
1. 程序未被替代 | 第22页 |
2. 程序未被排除 | 第22-23页 |
3. 满足前期谈判的义务 | 第23-25页 |
(二) 调解委员会管辖权之确立条件 | 第25-29页 |
1. 调解委员会的属事管辖权 | 第25-28页 |
2. 调解委员会的属时管辖权 | 第28-29页 |
三、澳东帝汶海强制调解案概况 | 第29-38页 |
(一) 澳东帝汶海争议背景 | 第29-33页 |
1. 帝汶海争端由来 | 第29-30页 |
2. 争端实质 | 第30-32页 |
3. 争端解决程序启动 | 第32-33页 |
(二) 案件进程回顾 | 第33-38页 |
1. 案件进程梳理 | 第33-34页 |
2. 调解成果 | 第34-36页 |
3. 国际舆论 | 第36-38页 |
四、调解委员会管辖权问题分析 | 第38-49页 |
(一) 《公约》第281条项下“协议”的理解 | 第38-43页 |
1. 2003 年双方换文 | 第39-40页 |
2. 2006 年《安排条约》 | 第40-43页 |
(二) 《公约》第298条项下的前提条件 | 第43-46页 |
1. 对于条约“生效”的解释 | 第43-45页 |
2. 经谈判达成协议 | 第45-46页 |
(三) 争端事项的范围 | 第46-49页 |
五、案件对中国海洋争端解决的启示 | 第49-54页 |
(一) 秉持诚信积极的态度 | 第49页 |
(二) 尝试利用强制调解程序 | 第49-51页 |
1. 中韩黄海海域划界争端 | 第50页 |
2.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 | 第50-51页 |
(三) 必要时建立南海委员会 | 第51-54页 |
1. 机制构建 | 第52页 |
2. 可行性研究 | 第52-54页 |
六、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