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论第11-21页
 (一)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和深化研究的几点思考第12-17页
 (三) 研究对象的历史时期界定第17-18页
 (四) 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19-21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第21-30页
 (一)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立时期(1919-1922)第21-22页
 (二)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时期(1922-1927)第22-24页
 (三)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时期(1928-1937)第24-27页
 (四)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时期(1938-1949)第27-30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第30-67页
 (一) 为何化: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客观分析第30-36页
 (二) 何谓化: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科学阐释第36-42页
 (三) 谁来化: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理性认识第42-48页
 (四) 怎样化: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动力的实践总结第48-67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第67-72页
 (一)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67-69页
 (二)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第69-70页
 (三) 坚持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第70-71页
 (四)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第71-72页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第72-77页
 (一) 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第72-73页
 (二) 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第73-74页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74-75页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关注民生相结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第75-77页
结束语第77-7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后记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新时期中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