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微波原子钟研究历史一瞥 | 第14-17页 |
| ·光钟 | 第17-21页 |
| ·粒子以及能级的选取,Doppler效应的抑制 | 第17-20页 |
| ·光学频率梳 | 第20-21页 |
| ·中性原子光晶格钟 | 第21-24页 |
| ·光学原子钟的研究意义 | 第24页 |
| ·研究动机以及内容概要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两电子原子 | 第28-60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偶Z原子核 | 第29-33页 |
| ·组态j~n的J系统波函数 | 第30-31页 |
| ·组态(Rj~(n1))的J系统波函数,R为满壳层 | 第31-32页 |
| ·基态原子核的波函数,配对假设,以及磁矩 | 第32-33页 |
| ·多电子原了体系 | 第33-39页 |
| ·两电子原子的精细结构 | 第39-44页 |
| ·非中心场势能修正 | 第40-42页 |
|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 第42-44页 |
| ·超精细相互作用和电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 第44-47页 |
| ·超精细相互作用 | 第44-46页 |
| ·静磁场中的两电子原子 | 第46-47页 |
| ·举例:nsn'p构型 | 第47-52页 |
| ·无外加磁场的情况 | 第47-51页 |
| ·外加均匀静磁场的情况 | 第51-52页 |
| ·原子对光场的响应 | 第52-60页 |
| ·电偶极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 第52-54页 |
| ·外态的影响:Lamb-Dicke效应以及偶极相互作用强度修正 | 第54-60页 |
| 第三章 量子阻尼以及主方程 | 第60-75页 |
| ·引言 | 第60-62页 |
| ·阻尼的量子理论 | 第62-67页 |
| ·一个特殊的例子:热谐振子库 | 第67-70页 |
| ·N个两能级原子的主方程 | 第70-74页 |
| ·对于任意的i≠j,|k·(r_i-r_j)|《1 | 第71-72页 |
| ·对于任意的i≠j,|k·(r_i-r_j)|》1 | 第72-74页 |
| ·碰撞阻尼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四章 一种超窄线宽辐射光源的探索 | 第75-113页 |
| ·引言 | 第75-76页 |
| ·基本方程的建立 | 第76-84页 |
| ·△_4很大 | 第84-99页 |
| ·超窄谱线辐射光的获得 | 第94-96页 |
| ·四波混频机制的光钟是否可能 | 第96-99页 |
| ·△_2很大 | 第99-103页 |
| ·△_2、△_4很大,|△_2-△_4|相对大小不确定 | 第103-110页 |
| ·|Ω_b|~2《|△_(2,4)|~2 | 第104-109页 |
| ·|Ω_b|~|△_(2,4)| | 第109-110页 |
| ·近共振,Ω_а比较小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五章 非共振项产生频移以及线宽加宽的影响 | 第113-121页 |
| ·引言 | 第113页 |
| ·一般模型 | 第113-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第六章 无中间能级双光子诱导四波混频 | 第121-125页 |
| ·引言 | 第12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121-123页 |
| ·模型求解及相应的讨论 | 第123-125页 |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25-12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5-126页 |
| ·展望 | 第126-127页 |
| 附录A 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 | 第127-129页 |
| 附录B 抛物势阱中Lamb-Dicke效应讨论部份的补充 | 第129-132页 |
| 附录C 无限深方势阱中的Lamb-Dicke效应的一点讨论 | 第132-134页 |
| 附录D 第五章中一些参数的表达式 | 第134-136页 |
| 附录E 角动量耦合以及球张量代数初步 | 第136-139页 |
| E.1 两个角动量耦合的3-j符号 | 第136-137页 |
| E.2 球张量代数初步 | 第137-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