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2 涉农型社区相关慨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5页 |
1.4.3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探索现状 | 第17-24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3 国内实践探索情况 | 第20-22页 |
2.4 当前涉农型社区发展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制度趋势 | 第22-24页 |
第3章 新都区龙桥镇瑞云(涉农)社区建设案例研究 | 第24-32页 |
3.1 新都区及龙桥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24页 |
3.2 龙桥镇瑞云社区自治组织架构配置情况 | 第24-27页 |
3.2.1 龙桥镇瑞云涉农型社区建设基本原则 | 第25页 |
3.2.2 理顺社区管理机制 | 第25-26页 |
3.2.3 社区自治组织架构及运行方式介绍 | 第26-27页 |
3.2.4 社会服务组织培育情况 | 第27页 |
3.3 龙桥镇瑞云社区管理机制运行情况 | 第27-30页 |
3.3.1 积极引导居民参与 | 第27-28页 |
3.3.2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 | 第28-29页 |
3.3.3 优化提升公共服务 | 第29页 |
3.3.4 推动多方参与治理 | 第29页 |
3.3.5 优化社区党组织作用 | 第29-30页 |
3.4 瑞云社区组织建设的特点 | 第30-32页 |
3.4.1 管理服务“民主化” | 第30页 |
3.4.2 设施配套“标准化” | 第30页 |
3.4.3 公共服务“同步化” | 第30-32页 |
第4章 对瑞云社区居民群体和社会组织的调查研究 | 第32-40页 |
4.1 瑞云社区不同居民群体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4.1.1 转移农民群体 | 第32页 |
4.1.2 散居农民群体 | 第32页 |
4.1.3 外来人口群体 | 第32-33页 |
4.2 对瑞云社区不同居民群体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33-37页 |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选取 | 第33页 |
4.2.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3页 |
4.2.3 调查问卷的整理与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4.3 对社区社会服务组织的实地走访调查 | 第37-40页 |
第5章 瑞云社区运行情况和发展治理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5.1 社区治理运行成效分析 | 第40-41页 |
5.1.1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 | 第40页 |
5.1.2 社区服务完善情况 | 第40页 |
5.1.3 居民社会保障情况 | 第40-41页 |
5.2 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程度分析 | 第41页 |
5.3 社区治理情况与先进地区建设经验的比较 | 第41-42页 |
5.4 瑞云社区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缺陷 | 第42-44页 |
第6章 优化成都涉农型社区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6.1 当前社区治理探索的主要模式和观点 | 第44-45页 |
6.2 瑞云涉农型社区建设案例的启示 | 第45-47页 |
6.2.1 职能转变提升治理效率 | 第45页 |
6.2.2 充分维护社区居民利益 | 第45-46页 |
6.2.3 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 第46-47页 |
6.3 优化涉农型社区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6.3.1 推进行政职能在社区有序退出 | 第47-48页 |
6.3.2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发展保障机制 | 第48页 |
6.3.3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 | 第48-49页 |
6.3.4 拓展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渠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