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轴类校直系统的工艺决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校直设备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轴类零件校直工艺研究 | 第19-31页 |
2.1 校直工艺概述 | 第19页 |
2.2 校直打击点和支撑点的组合对校直工艺的影响 | 第19-25页 |
2.2.1 单弧度弯曲 | 第20-22页 |
2.2.2 多弧度弯曲 | 第22-25页 |
2.3 校直工步顺序对校直工艺的影响 | 第25-30页 |
2.3.1 复杂变形产生原因 | 第25-26页 |
2.3.2 理想的校直工艺 | 第26-29页 |
2.3.3 矢量校直工艺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校直基本行程自动确定的方案设计与应用 | 第31-47页 |
3.1 传统校直工艺校直行程确定方法 | 第31-32页 |
3.1.1 传统校直工艺校直行程确定过程 | 第31-32页 |
3.1.2 传统校直行程设定方法的弊端 | 第32页 |
3.2 校直行程自动确定方案设计 | 第32-44页 |
3.2.1 校直行程自动确定方案提出 | 第32页 |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 | 第32-33页 |
3.2.3 传感器与滚珠丝杠连接工装设计 | 第33-35页 |
3.2.4 压力传感器与校直系统上位机通讯 | 第35-37页 |
3.2.5 校直压力和工件变形实验验证 | 第37-44页 |
3.3 校直基本行程自动确定实现方法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智能化校直工艺决策实现方法 | 第47-63页 |
4.1 智能化校直工艺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4.2 智能化校直工艺决策流程 | 第48-59页 |
4.2.1 校直工艺数据库 | 第50页 |
4.2.2 校直工艺特征简介 | 第50-53页 |
4.2.3 校直工艺特征赋值与相似度计算 | 第53-58页 |
4.2.4 校直工艺特征整体相似度计算 | 第58-59页 |
4.3 实例评价与实例修改 | 第59-61页 |
4.3.1 实例评价 | 第59页 |
4.3.2 实例修改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智能化校直工艺决策软件设计 | 第63-79页 |
5.1 校直工艺决策软件设计 | 第63-73页 |
5.1.1 校直工艺数据库软件实现 | 第63-68页 |
5.1.2 相似度计算软件设计 | 第68-73页 |
5.2 实验验证 | 第73-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