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1.1 转基因技术方法 | 第12-15页 |
1.1.1 原核期胚胎显微注射法 | 第12-13页 |
1.1.2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 | 第13页 |
1.1.3 慢病毒载体法 | 第13-14页 |
1.1.4 人工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 | 第14页 |
1.1.5 精子载体法 | 第14页 |
1.1.6 体细胞克隆介导法 | 第14-15页 |
1.2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1 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 第15页 |
1.2.2 生产可移植的动物器官 | 第15-16页 |
1.2.3 动物育种和生产性能改良 | 第16页 |
1.2.4 作为动物反应器的研究 | 第16页 |
1.3 转基因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转基因技术的展望 | 第17页 |
1.5 RNAi 技术 | 第17-18页 |
1.6 RNA 干扰机制 | 第18页 |
1.7 RNA 干扰技术的应用 | 第18-21页 |
1.7.1 研究基因的功能 | 第18-19页 |
1.7.2 利用 RNAi 建立动物疾病模型 | 第19页 |
1.7.3 研究细胞信号通路 | 第19-20页 |
1.7.4 RNAi 抗病毒治疗 | 第20页 |
1.7.5 基因治疗 | 第20页 |
1.7.6 RNA 干扰在动物抗病育种的应用 | 第20-21页 |
1.8 肌内脂肪沉积以及 PID1 基因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8.1 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1.8.2 PID1 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1.3 RNA 干扰表达载体 | 第25页 |
2.1.4 酶和试剂 | 第25-26页 |
2.1.5 主要数据库及生物软件 | 第26页 |
2.1.6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41页 |
2.2.1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 第27-28页 |
2.2.2 shRNA 表达载体的睾丸内注射 | 第28页 |
2.2.3 F1 代个体出生及样品采集 | 第28-29页 |
2.2.4 F1 代仔兔活体荧光检测 | 第29页 |
2.2.5 F1 代仔兔 PCR 检测 | 第29-30页 |
2.2.6 F1 代仔兔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7 F1 代个体肉质性状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PID1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 | 第32-35页 |
2.2.9 Western blot 检测 PID1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 | 第35-38页 |
2.2.10 PID1 基因 CDS 区多态性分析 | 第38-41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3页 |
3.1 试验兔繁殖的结果 | 第41-42页 |
3.2 F1 代仔兔出生和样品采集 | 第42页 |
3.3 F1 代仔兔活体荧光检测 | 第42-43页 |
3.4 F1 代仔兔 PCR 检测 | 第43页 |
3.5 F1 代生长性能测定 | 第43-44页 |
3.6 F1 代兔肉质性状的测定 | 第44-50页 |
3.6.1 肌内脂肪的测定 | 第44-45页 |
3.6.2 滴水损失和失水率的测定 | 第45-46页 |
3.6.3 肌肉嫩度的测定 | 第46页 |
3.6.4 屠宰后 45 min pH 和 24 h pH | 第46-47页 |
3.6.5 F1 代仔兔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 第47-48页 |
3.6.6 qRT-PCR 检测 PID1 基因的表达 | 第48-49页 |
3.6.7 Western blot 检测 PID1 蛋白的表达 | 第49-50页 |
3.7 猪 PID1 基因 CDS 区的多态性分析 | 第50-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4.1 转基因对动物的影响 | 第53页 |
4.2 RNA 干扰肉兔的构建与检测 | 第53-54页 |
4.3 PID1 基因与肌内脂肪的联系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