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5页 |
一、理论研究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舟曲概况 | 第16-21页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16-17页 |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第16页 |
二、人口构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舟曲藏族概述 | 第17-19页 |
一、历史渊源 | 第17-19页 |
二、现状及其分布 | 第19页 |
第三节 舟曲泥石流灾害及重建 | 第19-21页 |
一、舟曲8 .8泥石流灾害概述 | 第19页 |
二、舟曲重建概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舟曲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保护 | 第21-32页 |
第一节 舟曲民俗概述 | 第21-22页 |
一、浓郁的藏族民俗文化 | 第21页 |
二、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并存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舟曲汉族民俗文化 | 第22-27页 |
一、物质民俗文化 | 第22-23页 |
二、社会民俗文化 | 第23-24页 |
三、传统节庆民俗文化 | 第24-27页 |
第三节 舟曲藏族民俗文化 | 第27-32页 |
一、物质民俗文化 | 第27页 |
二、社会民俗文化 | 第27-29页 |
三、传统节庆民俗文化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舟曲灾后重建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 第32-43页 |
第一节 舟曲灾后重建中的文化项目 | 第32-33页 |
一、舟曲县民俗风情街 | 第32页 |
二、舟曲县新城博峪民俗风情园 | 第32-33页 |
三、拉尕山藏族风俗博物馆 | 第33页 |
第二节 舟曲灾后民俗文化保护项目的分析和思考 | 第33-43页 |
一、民俗旅游概述 | 第33-35页 |
二、舟曲发展民俗旅游的积极意义 | 第35-36页 |
三、舟曲民俗旅游项目分析 | 第36-39页 |
四、舟曲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民俗旅游 | 第39-41页 |
五、舟曲今后发展民俗旅游应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舟曲灾后重建背景下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模式探讨 | 第43-46页 |
第一节 舟曲灾后重建文化保护模式探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环境的改变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