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洋动力资源开发论文--波浪能论文

垂荡阻尼板的水动力分析与设计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 垂荡阻尼板水动力特性研究概述第15-22页
        1.3.1 数值模型与仿真第15-18页
        1.3.2 垂荡板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8-22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2章 垂荡阻尼板运动方程的建立第25-33页
    2.1 建立垂荡阻尼板运动的坐标系第25-27页
    2.2 建立垂荡阻尼板的运动方程第27-29页
    2.3 化简运动方程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三维数值波浪水槽的建立第33-49页
    3.1 波浪情况第33-36页
    3.2 建立水槽模型第36-44页
        3.2.1 水槽的离散化第37页
        3.2.2 水槽计算模型的选取第37-40页
        3.2.3 造波与消波设置第40-41页
        3.2.4 边界条件设置和初始化第41-44页
    3.3 数值波浪水槽的仿真与调整第44-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垂荡阻尼板水动力特性仿真研究第49-67页
    4.1 垂荡阻尼板的静态受力第49-57页
    4.2 垂荡阻尼板边缘的影响第57-60页
    4.3 垂荡阻尼板筋板的影响第60-63页
    4.4 垂荡阻尼板运动相位的影响第63-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垂荡阻尼板的设计第67-79页
    5.1 物理模型实验第67-71页
        5.1.1 实验条件介绍第67-68页
        5.1.2 实验工况及结果第68-71页
    5.2 垂荡阻尼板的设计限制第71-72页
        5.2.1 装置重心和浮心位置的要求第71-72页
        5.2.2 道路运输要求第72页
    5.3 垂荡阻尼板的强度校核与模态分析第72-76页
    5.4 垂荡阻尼板的动载荷分析第76-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溶槽谷地下河系统动态变化及含水介质各向异性对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与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为例
下一篇:黄河上中游降水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盛夏旱涝环流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