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2 树突状细胞概况 | 第16-19页 |
1.2.1 DC的来源与分布 | 第16-17页 |
1.2.2 DC的诱导方法 | 第17-18页 |
1.2.3 DC与移植免疫耐受 | 第18-19页 |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1页 |
1.3.1 HDACIs概述 | 第19页 |
1.3.2 HDACIs分类 | 第19-20页 |
1.3.3 HDACIs的抗肿瘤作用 | 第20页 |
1.3.4 HDACIs调节DC功能 | 第20-21页 |
1.3.5 HDACIs影响DC分化 | 第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 | 第21-22页 |
1.4.1 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1.4.2 内容、方法 | 第22页 |
1.5 本研究的特色、创新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药物及标本 | 第24页 |
2.1.2 抗体 | 第24页 |
2.1.3 试剂 | 第24-25页 |
2.1.4 NF-κB探针 | 第25页 |
2.1.5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2.1 树突状细胞额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26-28页 |
2.2.2 SAHA对树突状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8页 |
2.2.3 流式细胞仪检测SAHA对DC表型的影响 | 第28页 |
2.2.4 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第28-29页 |
2.2.5 EMSA检测DC NF-κB信号通路情况 | 第29-33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3.1 树突状细胞培养和鉴定 | 第34页 |
3.2 SAHA对DC形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SAHA对DC表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SAHA处理的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 | 第36页 |
3.5 SAHA对DC NF-κB通路活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综述 | 第46-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