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围封对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2.2 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的测定方法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样地设置第17-1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2.2 样地设置第17-18页
第三章 围封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第18-2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3.1.1 样地选择第18页
        3.1.2 样品采集第18页
        3.1.3 样品分析第18-19页
        3.1.4 数据分析第19页
    3.2 结果第19-23页
        3.2.1 土壤理化性质第19-20页
        3.2.2 植被有机碳贮量第20-22页
        3.2.3 土壤有机碳贮量第22-23页
        3.2.4 生态系统有机碳贮量第23页
    3.3 讨论第23-24页
    3.4 小结第24-26页
第四章 围封对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影响第26-3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4.1.1 样地选择第26页
        4.1.2 碳交换速率的测定第26页
        4.1.3 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的测定第26-27页
        4.1.4 数据分析第27页
    4.2 结果第27-32页
        4.2.1 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动态特征第27-30页
        4.2.2 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30-31页
        4.2.3 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1页
        4.2.4 草地生态系统NEE和SR年累积量第31-32页
    4.3 讨论第32-34页
        4.3.1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第32-33页
        4.3.2 草地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特征第33-34页
    4.4 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灌丛对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影响第35-4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5.1.1 样地选择第35页
        5.1.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5.1.3 数据分析第36-3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5.2.1 灌丛内外生物量第37页
        5.2.2 灌丛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37页
        5.2.3 灌丛内外生长季碳交换的日动态特征第37-39页
        5.2.4 灌丛内外碳交换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39-40页
    5.3 讨论第40-42页
        5.3.1 植被和土壤养分对灌丛内外碳交换的影响第40-41页
        5.3.2 环境因子对灌丛内外碳交换的影响第41-42页
    5.4 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43-45页
    6.1 主要结论第43-44页
    6.2 研究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中市中心医院眼科发展的战略与实施
下一篇:硅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