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

对转型期国家在国际协定上执行问题的研究--以东盟区域内的经贸合作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需要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第12-32页
    1.1 问题及背景第12-13页
        1.1.1 研究的问题第12页
        1.1.2 问题背景第12页
        1.1.3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3-27页
        1.2.1 国际法视角下的研究路径:遵约研究与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用分析第13-18页
        1.2.2 基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路径第18-21页
        1.2.3 国际风险评估的国别研究路径第21-24页
        1.2.4 对转型国家的关注第24-26页
        1.2.5 对现行研究的评析第26-27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32页
        1.3.1 理性选择理论第27-28页
        1.3.2 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法第28-29页
        1.3.3 研究的基本路线与本文的章节安排第29-32页
第一部分:理论及分析模型第32-61页
    第二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第33-46页
        2.1 国际合作与国内政治第33-37页
            2.1.1 分析层次与约束条件:为了打开国家这个“黑盒”第33-35页
            2.1.2 国际合作的发生:政策的协调与对协定的执行第35-36页
            2.1.3 国际合作与国内政治: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双层博弈”分析路径第36-37页
        2.2 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政府的角色与转型深度第37-42页
            2.2.1 转型国家的发展:政府主导下的崛起第38-39页
            2.2.2 国家的转型深度:将制度建设作为观察指标第39-40页
            2.2.3 转型路径的选择:“强政府”与“弱政府”的制度化道路第40-42页
        2.3 基于国内层次的分析第42-46页
            2.3.1 国家利益的分化:塑造国内偏好结构的行为体第42-43页
            2.3.2 信息分布不均衡的结果:作为信息平衡者与利益分配者的利益集团第43-44页
            2.3.3 制度的构建:一种协调利益的必经之路第44-46页
    第三章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第46-61页
        3.1 模型构建的要素:前提条件与相关变量第46-47页
            3.1.1 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第46页
            3.1.2 作为关键变量的影响要素:利益、信息与转型深度第46-47页
        3.2 模型的基本原理第47-50页
            3.2.1 国际层次的博弈逻辑:纳什谈判解(NBS)第47-48页
            3.2.2 国内层次的博弈逻辑:接受或者拒绝模型(take-it-or-leave-it)第48-49页
            3.2.3 模型推演的博弈次序第49-50页
        3.3 模型的推演与分析第50-61页
            3.3.1 国际合作的实现:在缺少国内政治干预的情况下对协定的执行第50-51页
            3.3.2 国内政治的引入与执政者的选择第51-54页
            3.3.3 信息分布不均衡环境下国内偏好结构的重构与利益分配第54-59页
            3.3.4 深化国家的转型:制度的构建与偏好结构的导出第59-61页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第61-95页
    第四章 案例的选择与背景综述第62-70页
        4.1 理论模型的一般性评估与案例研究的前提条件第62-63页
        4.2 案例的选择第63-65页
        4.3 所选案例的背景综述第65-70页
    第五章 案例的实证分析第70-95页
        5.1 案例分析一:东盟自贸区(AFTA)背景下,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新加坡四国对《东盟投资区的框架协议》(AIA 协议)的执行第70-82页
            5.1.1 新加坡:经济结构调整、国内商业集团与区域化战略第70-73页
                新加坡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72-73页
            5.1.2 泰国:国内商业集团与海外拓展第73-75页
                泰国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74-75页
            5.1.3 马来西亚:民族政策、经济民族主义与国内商业集团第75-78页
                马来西亚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77-78页
            5.1.4 印度尼西亚:国内商业集团的政治庇护与经济民族主义第78-81页
                印尼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80-81页
            5.1.5 比较分析案例国内偏好结构的差异:国家宏观行为偏差的产生第81-82页
        5.2 案例分析二:石化产品在共同有效普惠关税方案协议(CEPT)下的关税自由化历程: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在国内大型企业影响下的不同抉择第82-88页
            5.2.1 菲律宾:发展石化产业的国家战略第82-84页
                菲律宾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及政策结果第83-84页
            5.2.2 马来西亚:大型企业与产业发展战略第84-85页
                马来西亚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85页
            5.2.3 泰国:大型商业集团的政治影响第85-87页
                泰国国内的偏好结构分析与政策结果第87页
            5.2.4 比较分析利益集团的双重功能:对国内政治博弈的平衡与利益再分配功能第87-88页
        5.3 案例分析三:利益表达的不同路径:苏哈托家族对印尼经济的控制与作为行业利益代言人的职能部门在泰国的影响第88-93页
            5.3.1 印度尼西亚:苏哈托家族对印尼经济的控制第88-91页
                印尼的转型深度及政策结果分析第90-91页
            5.3.2 泰国:将利益集团在各职能部门间的博弈第91-92页
                泰国的转型深度与政策结果分析第92页
            5.3.3 比较分析国家的转型深度与政策差异:混乱的博弈次序与不可预知性第92-93页
        5.4 对案例比较研究的总结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语第95-98页
    6.1 执行问题研究的前景:开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第95-96页
    6.2 转型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转变第96页
    6.3 为了更好的同转型国家进行合作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中文资料第99-102页
    外文资料第102-107页
    其他资料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下一篇:冷战后俄印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