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昶《庄子故》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马其昶《庄子故》创作背景探析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桐城派治庄传统 | 第13-16页 |
一、子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 第13-14页 |
二、桐城学人的庄学著作 | 第14-16页 |
第二节 马其昶对老庄著述的青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由《庄子故》序看马其昶著书缘由 | 第17-19页 |
第四节 践行桐城派传统的教学所需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马其昶对《庄子》的义理阐释 | 第21-35页 |
第一节 以儒解庄 | 第21-29页 |
一、马其昶的儒家思想 | 第21-23页 |
二、调和儒道 | 第23-25页 |
三、尊崇宋明理学 | 第25-29页 |
第二节 以佛解庄 | 第29-35页 |
一、晚清佛教复兴的历史背景 | 第29-30页 |
二、马其昶的佛学思想 | 第30-32页 |
三、《庄子故》中以佛解庄的表现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崇尚求实的考据精神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博采众注,考据精详 | 第36-41页 |
一、文献资料训诂 | 第36-37页 |
二、征引魏晋旧诂 | 第37-38页 |
三、征引乾嘉学派训诂成果 | 第38-39页 |
四、征引桐城派的训诂成果 | 第39-40页 |
五、其他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宋学为主,汉学为辅的治学特色 | 第41-46页 |
一、以“雅洁”为尚的考据风格 | 第42-43页 |
二、以疏通文义为主 | 第43-46页 |
第四章 马其昶对《庄子》的辞章特色分析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庄文之结构艺术 | 第46-50页 |
一、内篇法度谨严,外篇佐证内篇 | 第47-48页 |
二、精思冥索,暗中架构 | 第48-49页 |
三、“互见互补”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庄文之修辞艺术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庄文之语言特色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