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1.1.1 慢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第10页 |
1.1.2 社会药房开展慢病管理的潜在优势 | 第10-12页 |
1.1.3 社会药房构建慢病管理模式的政策背景 | 第12-13页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1.2.2 理论价值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社会药房慢病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慢病 | 第19-21页 |
2.1.1 慢病的概念与分类 | 第19页 |
2.1.2 糖尿病流行情况与特点 | 第19-21页 |
2.2 社会药房与药学服务 | 第21页 |
2.2.1 社会药房 | 第21页 |
2.2.2 药学服务 | 第21页 |
2.3 慢病管理 | 第21-25页 |
2.3.1 慢病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2 慢病管理的模式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国外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 第25-40页 |
3.1 美国 | 第25-30页 |
3.1.1 美国社会药房基本概况 | 第25-27页 |
3.1.2 美国社会药房慢病管理 | 第27-30页 |
3.2 英国 | 第30-33页 |
3.2.1 鼓励社会药房开展多元化服务 | 第30-31页 |
3.2.2 社会药房协议框架(CPCF)具体内容 | 第31-33页 |
3.3 日本 | 第33-37页 |
3.3.1 “生活习惯病”及其国家健康管理体系 | 第33-34页 |
3.3.2 健康管理及健康支援重心向社会药房转移 | 第34-36页 |
3.3.3 日本绿色药局生活习惯病管理服务 | 第36-37页 |
3.4 经验借鉴 | 第37-40页 |
3.4.1 建立健全我国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政策 | 第38页 |
3.4.2 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内社会药房慢病管理现状与困境 | 第40-52页 |
4.1 第三方与社会药房共建慢病管理典型案例—拜廷糖尿病生活馆 | 第40-42页 |
4.2 H市N大药房糖尿病管理知情人访谈分析 | 第42-47页 |
4.2.1 受访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4.2.2 慢病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 第43-44页 |
4.2.3 慢病服务实施效果 | 第44-45页 |
4.2.4 药房慢病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性因素 | 第45-46页 |
4.2.5 慢病服务培训及服务能力提升 | 第46-47页 |
4.3 H市N大药房慢病患者健康档案分析 | 第47-52页 |
4.3.1 慢病患者个人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4.3.2 药学监护有关数据 | 第48-52页 |
第五章 我国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策 | 第52-65页 |
5.1 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构建的宏观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1.1 协同国家公共卫生构建慢病管理整体规划 | 第52-53页 |
5.1.2 预防与分类干预相结合的服务策略 | 第53-54页 |
5.1.3 加强慢病用药监护体系建设 | 第54页 |
5.1.4 推进慢病管理的健康宣传 | 第54-55页 |
5.2 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构建的微观政策建议 | 第55-65页 |
5.2.1 慢病管理的价值理念树立 | 第55-58页 |
5.2.2 慢病管理的软件配备 | 第58-59页 |
5.2.3 慢病管理的硬件配备 | 第59-60页 |
5.2.4 慢病管理的服务规范 | 第60-63页 |
5.2.5 慢病管理的监督管理 | 第63页 |
5.2.6 慢病管理的中医药辅助管理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65-66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1: 《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半结构访谈(药房人员) | 第70-73页 |
附录2: 《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专家访谈访谈摘录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