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当归有效部位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7-11页
前言第11-17页
    参考文献第14-17页
第一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内皮损伤模型建立第17-34页
    1.1 实验材料第18-20页
        1.1.1 主要试剂第18-19页
        1.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9页
        1.1.3 试剂配制第19-20页
    1.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第20-23页
        1.2.1 器械准备第20页
        1.2.2 实验步骤第20-21页
        1.2.3 传代第21-22页
        1.2.4 鉴定第22页
        1.2.5 冻存第22页
        1.2.6 复苏第22-23页
    1.3 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第23-24页
        1.3.1 实验分组第23页
        1.3.2 免疫荧光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第23页
        1.3.3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第23-24页
    1.4 统计方法第24页
    1.5 实验结果第24-31页
        1.5.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鉴定第24-25页
        1.5.2 不同浓度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第25-29页
        1.5.3 细胞培养上清液IL-6检测结果第29-31页
    1.6 讨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第二章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损伤内皮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34-53页
    2.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1.1 实验药物第35页
        2.1.2 主要试剂第35-36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6页
        2.1.4 试剂配制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43页
        2.2.1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的提取第37-38页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中阿魏酸含量第38-39页
        2.2.3 CCK-8法检测阿魏酸钠对HUVECs的毒性试验第39页
        2.2.4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损伤内皮的作用第39-40页
        2.2.5 免疫荧光法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第40页
        2.2.6 Westernblot检测VCAM-1、LOX-1、MCP-1蛋白表达第40-43页
        2.2.7 ELISA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含量第43页
        2.2.8 统计学处理第43页
    2.3 结果第43-49页
        2.3.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中阿魏酸含量第43-44页
        2.3.2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HUVECs生长的影响第44页
        2.3.3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 HUVECs TLR4、NF-κB 表达的影响第44-47页
        2.3.4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 HUVECs VCAM-1、LOX-1、MCP-1 表达的影响第47-48页
        2.3.5 当归有效部位(有机酸)对HUVECsIL-6的影响第48-49页
    2.4 讨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第三章 阿魏酸钠对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观察第53-60页
    3.1 实验材料第53页
        3.1.1 主要试剂第53页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3页
    3.2 实验方法第53-55页
        3.2.1 阿魏酸钠对损伤内皮的作用第53-54页
        3.2.2 免疫荧光法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第54页
        3.2.3 Westernblot检测VCAM-1、LOX-1、MCP-1蛋白表达第54页
        3.2.4 ELISA法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含量第54页
        3.2.5 统计学处理第54-55页
    3.3 结果第55-58页
        3.3.1 阿魏酸钠对HUVECs TLR4、NF-κB表达的影响第55-57页
        3.3.2 阿魏酸钠对HUVECs VCAM-1、LOX-1、MCP-1表达的影响第57页
        3.3.3 阿魏酸钠对HUVECs IL-6表达的影响第57-58页
    3.4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论第60页
创新点第60-61页
文献综述第61-67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溃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双歧杆菌mRNA、IL-8、IL-13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当归有效部位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