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女性择偶观分析:择偶标准与空间差异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进展与述评 | 第12-18页 |
1.3.1 基本概念:择偶观的内涵 | 第12页 |
1.3.2 基本的理论模型 | 第12-13页 |
1.3.3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4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5 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1.4.2 矢量数据符号法 | 第18页 |
1.4.3 访谈法 | 第18页 |
1.4.4 统计分析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全国市域尺度城市女性的择偶观及其空间差异 | 第20-47页 |
2.1 资料来源与指标说明 | 第20-24页 |
2.1.1 资料收集与数据来源 | 第20页 |
2.1.2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20-21页 |
2.1.3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2.2 城市女性择偶观 | 第24-34页 |
2.2.1 自然属性的取向 | 第24-30页 |
2.2.2 基本条件的取向 | 第30-32页 |
2.2.3 经济条件的取向 | 第32-34页 |
2.3 全国市域尺度的空间差异 | 第34-40页 |
2.3.1 自然属性 | 第34-36页 |
2.3.2 基本条件 | 第36-38页 |
2.3.3 经济条件 | 第38-40页 |
2.4 全国市域尺度空间差异的冷热点分析 | 第40-47页 |
2.4.1 自然属性取向空间分布规律 | 第40-42页 |
2.4.2 基本条件 | 第42-44页 |
2.4.3 经济条件 | 第44-47页 |
第3章 襄阳市女性居民的择偶观 | 第47-63页 |
3.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47-48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3.2 样本结构 | 第48-50页 |
3.2.1 研究对象个人属性 | 第48-49页 |
3.2.2 择偶观的指标 | 第49-50页 |
3.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50-63页 |
3.3.1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50-63页 |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3-65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4.2 创新尝试 | 第64页 |
4.3 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件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