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集中供热论文--热力管网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的供热管网阻力系数优化辨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来源第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集中供热概述与参数辨识基本概念第10-12页
        1.2.1 集中供热概况与发展趋势第10-11页
        1.2.2 模型参数辨识的基本概念第11-12页
    1.3 水力模型校正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市政给水管网模型校正研究第12-15页
        1.3.2 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研究第15-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7-20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2 论文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管网水力建模与解析辨识方法第20-37页
    2.1 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模型第20-26页
        2.1.1 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第20-21页
        2.1.2 基于图论、矩阵论的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第21-23页
        2.1.3 节点压力法的水力求解过程第23-25页
        2.1.4 两种方法的总结分析第25-26页
    2.2 供热管网水力建模的基本步骤第26-29页
        2.2.1 管网基本信息的收集第26页
        2.2.2 管网拓扑结构的构建与简化第26页
        2.2.3 管道阻力系数初始值的估计第26-29页
    2.3 管网阻力系数的解析辨识分析第29-36页
        2.3.1 阻力系数辨识的数学本质第30页
        2.3.2 基于一组观测数据的解析辨识分析第30-33页
        2.3.3 基于多组观测数据的解析辨识分析第33-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优化辨识方法及遗传求解第37-50页
    3.1 供热管道阻力系数的优化辨识模型第37-40页
        3.1.1 优化目标函数第38-39页
        3.1.2 约束条件第39页
        3.1.3 优化辨识模型第39-40页
    3.2 遗传算法及工具箱介绍第40-44页
        3.2.1 算法的运行参数与适应度函数第41页
        3.2.2 选择、交叉和变异第41-42页
        3.2.3 群体进化收敛判定或终止条件判别第42-43页
        3.2.4 优化工具箱界面第43-44页
    3.3 遗传算法在热网阻力辨识中的应用第44-49页
        3.3.1 优化辨识问题的简化与求解流程第44-45页
        3.3.2 阻力系数搜索范围的确定第45-46页
        3.3.3 针对阻力系数辨识的遗传算法参数设置第46-47页
        3.3.4 辨识结果评价函数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基于理论模型仿真结果的优化方法验证第50-78页
    4.1 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水力计算第50-61页
        4.1.1 管道设计参数与阻力系数第52页
        4.1.2 热力站、热源和循环泵的设计参数第52-54页
        4.1.3 不同工况水力计算第54-61页
    4.2 辨识计算的条件、结果与分析第61-72页
        4.2.1 不同组合的观测数据第61-63页
        4.2.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与决策变量的搜索范围第63-64页
        4.2.3 不同观测条件下的辨识效果评价第64-72页
    4.3 适应度函数对阻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第72-77页
        4.3.1 设计工况观测条件下的敏感性分析第73-75页
        4.3.2 对称故障工况观测条件下的敏感性分析第75-76页
        4.3.3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辨识准确性评估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基于工程实测数据的优化方法验证第78-92页
    5.1 大庆让龙集中供热系统简介第78-79页
    5.2 热力网的模型化与建模基本条件第79-88页
        5.2.1 网络节点的简化第79-80页
        5.2.2 热网拓扑结构和管道本构参数第80-83页
        5.2.3 热源、热力站的等效处理第83-86页
        5.2.4 设计工况的观测数据第86-88页
    5.3 辨识流程及辨识结果第88-90页
    5.4 辨识模型仿真效果检验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附录第99-105页
    附录1 基于优化模型的隐式校核法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第99页
    附录2 理论模型设计和调节工况下回水管网水力计算模型参数第99-100页
    附录3 对称故障工况下回水网水力计算模型参数第100页
    附录4 调节工况A、B的观测数据第100-103页
    附录5 热网拓扑连接关系图第103-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
下一篇:承压水降水引起深基坑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