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避税与反避税博弈研究--以惠州市单位纳税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3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第21-2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第二章 避税与反避税博弈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4-33页
    2.1 避税的定义及特征第24页
    2.2 避税与偷税、节税的界定第24-29页
        2.2.1 避税与偷税第24-26页
        2.2.2 避税与节税第26-29页
    2.3 避税的一般方法第29-31页
        2.3.1 直接避税方法第29页
        2.3.2 间接避税方法第29-30页
        2.3.3 单位纳税人避税的案例分析第30-31页
    2.4 反避税博弈的基本理论第31-33页
        2.4.1 法治理论第31页
        2.4.2 公平理论第31-32页
        2.4.3 博弈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单位纳税人避税与税收征管机关反避税博弈问题现状第33-44页
    3.1 避税问题的由来第33页
    3.2 单位纳税人避税问题的基本概况第33-35页
        3.2.1 全国的情况第33-34页
        3.2.2 惠州的情况第34-35页
    3.3 单位纳税人避税行为的经济影响第35-37页
        3.3.1 造成税收收入流失第35-36页
        3.3.2 破坏税收公平第36页
        3.3.3 引起国际资本的不正常流动第36页
        3.3.4 降低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意义第36-37页
        3.3.5 无法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第37页
    3.4 单位纳税人避税行为的实证分析第37-42页
        3.4.1 确定问卷第37-39页
        3.4.2 确定调查样本并实施调查第39页
        3.4.3 单位纳税人作出避税行为决策的实证检验第39-41页
        3.4.4 实证分析总结第41-42页
    3.5 税收征管机关反避税博弈的基本手段第42-44页
        3.5.1 对避税安排的交易重新定性第42页
        3.5.2 调动第三方信息资源,堵截避税空间第42-43页
        3.5.3 专门采集关联单位纳税人信息,建立关联单位纳税人关系网第43-44页
第四章 单位纳税人避税博弈的动因分析第44-55页
    4.1 单位纳税人避税博弈的内驱力第44-49页
        4.1.1 单位纳税人的内在需要第44-47页
        4.1.2 单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第47-49页
    4.2 单位纳税人避税博弈的诱因分析第49-55页
        4.2.1 信息不对称第49-50页
        4.2.2 纳税遵从成本第50-51页
        4.2.3 税收法制水平第51页
        4.2.4 税法本身的局限性第51-52页
        4.2.5 对偷逃税、避税行为处罚的有效性第52-53页
        4.2.6 单位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第53页
        4.2.7 单位纳税人避税的社会心理成本第53-55页
第五章 国内外反避税博弈经验借鉴第55-60页
    5.1 国外反避税博弈措施第55-56页
        5.1.1 美国的反避税博弈措施第55页
        5.1.2 加拿大的反避税博弈措施第55-56页
        5.1.3 日本的反避税博弈措施第56页
    5.2 国内反避税博弈措施第56-58页
        5.2.1 现行的反避税法规体系第56-57页
        5.2.2 现行的反避税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第57页
        5.2.3 现行反避税工作的管理程序第57-58页
    5.3 启示第58-60页
        5.3.1 有效的非正式约束第58页
        5.3.2 有效的正式约束第58-59页
        5.3.3 有效的实施机制第59-60页
第六章 税收征管机构反避税博弈的对策思考第60-74页
    6.1 完善反避税法规体系第60-61页
        6.1.1 保持立法的系统性,提高立法质量第60-61页
        6.1.2 严格遵循立法法规定的立法程序第61页
    6.2 更新反避税宣传机制第61-63页
        6.2.1 普及税收基本知识教育第61-62页
        6.2.2 加大税收的宣传力度第62页
        6.2.3 保障纳税人对税收使用的知情权第62-63页
    6.3 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第63-67页
        6.3.1 加强税源的监管,严防税收的流失第63-64页
        6.3.2 加强权利约束,强化税务人员责任第64-65页
        6.3.3 加大税收处罚力度第65-66页
        6.3.4 完善及细化征管考核机制第66-67页
    6.4 重构反避税工作体系第67-69页
        6.4.1 逐步建立网上电子交易的征管模式第67页
        6.4.2 反避税部分职能社会化第67-69页
    6.5 改革并完善代理人激励机制第69-71页
        6.5.1 对反避税人员的激励机制第69-70页
        6.5.2 对纳税人的激励机制第70-71页
    6.6 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第71-74页
        6.6.1 保障纳税人权利,消除纳税人情感性不遵从第71-72页
        6.6.2 护税协税环境的改善第72-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件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研究--以越南龙江工业园为例
下一篇: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