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压电效应与压电方程 | 第11-14页 |
1.2.1 压电效应 | 第11-12页 |
1.2.2 压电材料 | 第12页 |
1.2.3 压电方程 | 第12-14页 |
1.3 聚偏氟乙烯概述 | 第14-17页 |
1.3.1 聚偏氟乙烯性能简介 | 第14-15页 |
1.3.2 聚偏氟乙烯压电特性原理 | 第15-17页 |
1.4 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1.4.1 溶液流延法 | 第17-18页 |
1.4.2 静电纺 | 第18-19页 |
1.4.3 超声雾化法 | 第19-20页 |
1.5 PVDF压电薄膜的应用现状 | 第20-25页 |
1.5.1 医学测量方面 | 第20-21页 |
1.5.2 触觉测量方面 | 第21-22页 |
1.5.3 力学测量方面 | 第22-23页 |
1.5.4 能量采集方面 | 第23-24页 |
1.5.5 结构模态测量方面 | 第24-25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7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5-28页 |
第二章 PVDF压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8-44页 |
2.1 溶液流延法制备PVDF压电薄膜 | 第28-32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2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2.1.3 溶液流延法制膜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2.1.3.1 流延器皿的选择 | 第29-30页 |
2.1.3.2 溶液最佳浓度的选取 | 第30页 |
2.1.3.3 溶解温度 | 第30页 |
2.1.3.4 成膜温度 | 第30-31页 |
2.1.3.5 冷却方式 | 第31-32页 |
2.2 PVDF流延膜的拉伸处理 | 第32-35页 |
2.2.1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2.2.2 拉伸工艺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2.2.2.1 拉伸温度 | 第33页 |
2.2.2.2 拉伸倍数 | 第33-34页 |
2.2.2.3 拉伸速率 | 第34-35页 |
2.2.2.4 退火温度 | 第35页 |
2.3 PVDF膜的SEM形态表征 | 第35-36页 |
2.4 X射线衍射概述 | 第36-39页 |
2.4.1 X射线衍射原理 | 第37-38页 |
2.4.2 X射线衍射的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2.4.3 X射线衍射的定量分析 | 第39页 |
2.5 PVDF膜的X射线衍射测试 | 第39-42页 |
2.5.1 PVDF粉末的晶型测试 | 第39-40页 |
2.5.2 PVDF流延膜的晶型测试 | 第40-41页 |
2.5.3 经拉伸处理的PVDF薄膜的晶型测试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PVDF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44-52页 |
3.1 PVDF丝的制备 | 第44-47页 |
3.1.1 熔体纺丝概述 | 第44-45页 |
3.1.2 最佳温度的确定及PVDF丝的制备 | 第45-46页 |
3.1.3 PVDF丝的XRD测试 | 第46-47页 |
3.2 PVDF复合膜的制备 | 第47-48页 |
3.3 PVDF复合膜的XRD测试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压电传感器的制作与压电性能测试 | 第52-62页 |
4.1 PVDF复合膜的极化 | 第52-54页 |
4.1.1 引言 | 第52页 |
4.1.2 PVDF复合膜的电极涂覆 | 第52-53页 |
4.1.3 PVDF复合膜的极化 | 第53-54页 |
4.2 传感器的制作 | 第54-56页 |
4.2.1 电极的选择 | 第54页 |
4.2.2 传感器的封装与边缘处理 | 第54-55页 |
4.2.3 导线的引出 | 第55-56页 |
4.3 压电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4.3.1 PVDF压电薄膜的静态响应 | 第57-58页 |
4.3.2 PVDF压电薄膜的动态响应 | 第58页 |
4.4 PVDF压电传感器在膝关节的应用及压电信号测试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课题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