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微生物学检验论文

层流系统对ICU内气阴两虚型老年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及分布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3-20页
    1.1 现代医学对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的研究第13-15页
        1.1.1 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第13页
        1.1.2 对于ICU内感染发生的病因病机分析第13-14页
        1.1.3 ICU内感染病原菌的常见种类第14页
        1.1.4 ICU内病原菌感染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 中医对于病原菌感染的认识第15-16页
        1.2.1 中医学对于感染的病名认识第15页
        1.2.2 中医对感染发生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5页
        1.2.3 中医学对感染的辨证分型第15-16页
    1.3 影响ICU内感染发生及病原菌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6-18页
        1.3.1 患者的一般情况第16-17页
        1.3.2 医护人员日常相关工作第17-18页
        1.3.3 病区的整体环境第18页
    1.4 改变环境对病原菌分布的影响第18-20页
        1.4.1 中医学“因地制宜”理论运用第18-19页
        1.4.2 环境的影响第19-20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0-27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2.1 病例来源第20页
        2.2.2 诊断标准第20页
        2.2.3 纳入标准第20-21页
        2.2.4 排除标准第21页
        2.2.5 剔除标准第21页
        2.2.6 样本量计算第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3.1 研究步骤第21页
        2.3.2 观察指标第21-22页
        2.3.3 研究工具第22页
        2.3.4 统计学方法第22页
        2.3.5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4 研究结果第23-27页
        2.4.1 一般情况第23-24页
            2.4.1.1 样本总数第23页
            2.4.1.2 样本来源第23页
            2.4.1.3 感染率第23-24页
        2.4.2 结局指标第24-27页
            2.4.2.1 前后组内病原菌分布情况第24页
            2.4.2.2 前后组病原菌总体分布情况第24-25页
            2.4.2.3 前后组阳性例次病原菌分布情况第25页
            2.4.2.4 前后组病原菌分布变化详细情况第25-27页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第27-29页
    3.1 我院ICU内气阴两虚型老年患者发生感染情况第27页
    3.2 气阴两虚证型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第27页
    3.3 院址搬迁前后各类病原菌分布情况的变化第27页
    3.4 院址搬迁前后各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第27-28页
    3.5 结合中医理论分析病原菌分布的变化第28-29页
第四章 结论及创新点第29-30页
    4.1 结论第29页
    4.2 创新点第29-30页
第五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第30-31页
    5.1 局限性第30页
    5.2 建议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录第33-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常用风险评估量表信效度的比较
下一篇:XBP1s在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