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的关联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1.1 硫苷的合成 | 第10-12页 |
1.1.1 侧链延长 | 第10-11页 |
1.1.2 硫代葡萄糖苷核心结构的合成 | 第11页 |
1.1.3 二次修饰 | 第11页 |
1.1.4 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调控 | 第11-12页 |
1.2 硫苷性状QTL的定位 | 第12-14页 |
1.3 关联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2.2 田间试验及硫苷性状考察 | 第24页 |
2.2.3 群体单株DNA的抽提 | 第24-25页 |
2.2.4SSR引物的PCR扩增 | 第25页 |
2.2.5AFLP引物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2.2.6 带型数据统计 | 第2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3 结论与分析 | 第28-39页 |
3.1 硫苷表型值差异 | 第28页 |
3.2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28-29页 |
3.3 群体结构 | 第29-30页 |
3.3.1 亚群间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30页 |
3.4 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3.5 群体的LD水平 | 第32-33页 |
3.6 与种子硫苷含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3-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4.1 甘蓝型油菜基因组的LD水平 | 第39页 |
4.2 关联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运用 | 第39-40页 |
4.3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QTL的定位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