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1.2.1 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2.2 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1.2.3 文献综述的简要评价 | 第17页 |
|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3.1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 第2章 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2.1 小银行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 2.1.1 信息不对称与小银行优势 | 第20-21页 |
| 2.1.2 委托代理与小银行优势 | 第21-22页 |
| 2.2 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22-27页 |
| 2.2.1 村镇银行的特征 | 第22-23页 |
| 2.2.2 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分析 | 第23-24页 |
| 2.2.3 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 第3章 村镇银行设立方式对小银行优势的影响 | 第27-35页 |
| 3.1 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比较 | 第27-30页 |
| 3.1.1 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 | 第27-29页 |
| 3.1.2 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比较 | 第29-30页 |
| 3.2 不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影响 | 第30-35页 |
| 3.2.1 不同设立方式下的股权结构及影响 | 第31-33页 |
| 3.2.2 不同设立方式下的组织结构及影响 | 第33-35页 |
| 第4章 村镇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35-44页 |
| 4.1 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 4.2 村镇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 第39-44页 |
| 4.2.1 村镇银行经营优势分析 | 第40-41页 |
| 4.2.2 村镇银行经营劣势分析 | 第41-44页 |
| 第5章 提高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 5.1 村镇银行设立方面的制度性安排 | 第44-47页 |
| 5.1.1 村镇银行发起行的选择 | 第44-45页 |
| 5.1.2 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安排 | 第45页 |
| 5.1.3 村镇银行组织结构安排 | 第45-46页 |
| 5.1.4 村镇银行治理结构安排 | 第46页 |
| 5.1.5 发起行股份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 5.2 村镇银行经营方面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5.2.1 借助优势构筑竞争条件 | 第47-48页 |
| 5.2.2 差异化定位 | 第48页 |
| 5.2.3 发展农户小额信贷 | 第48-49页 |
| 5.2.4 降低营运成本策略 | 第49-50页 |
| 5.3 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