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综述 | 第10-18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水稻配合力研究 | 第10-16页 |
1.2.1 配合力 | 第10-11页 |
1.2.2 配合力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2.1 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第11-13页 |
1.2.2.2 水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第13-14页 |
1.2.2.3 水稻杂种优势的配合力研究 | 第14-15页 |
1.2.2.4 配合力在水稻选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5-16页 |
1.3 水稻株型改良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Ⅱ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抗病新恢复系的选育及系谱 | 第18-21页 |
2.1.1 选育过程 | 第18-20页 |
2.1.1.1 内恢99-14选育过程 | 第18页 |
2.1.1.2 内恢2539选育过程 | 第18-19页 |
2.1.1.3 内香恢3306的选育过程 | 第19-20页 |
2.1.2 内恢99-14等三个抗病恢复系家系系谱 | 第20-21页 |
2.2 内恢99-14等3个抗病恢复系的主要特征特性研究 | 第21页 |
2.2.1 试验材料及田间试验 | 第21页 |
2.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页 |
2.3 抗稻瘟病性田间鉴定研究 | 第21-22页 |
2.3.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4 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 第22-25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4.2 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4.3 性状调查项目和方法 | 第22-23页 |
2.4.4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2.4.4.1 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 第23-24页 |
2.4.4.2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Ⅲ 结果分析 | 第25-43页 |
3.1 内恢99-14等几个抗病恢复系的主要特征特性 | 第25-26页 |
3.2 抗病恢复系及其组合的稻瘟病抗性 | 第26-27页 |
3.3 54个组合农艺性状表现 | 第27-28页 |
3.4 配合力分析 | 第28-35页 |
3.4.1 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28-30页 |
3.4.2 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0-31页 |
3.4.3 特殊配合力 | 第31-34页 |
3.4.4 遗传力分析 | 第34-35页 |
3.5 几个恢复系亲本利用价值和评价 | 第35-36页 |
3.6 54个组合小区产量分析 | 第36-37页 |
3.7 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8 主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3.9 聚类分析 | 第40-43页 |
Ⅳ 讨论 | 第43-47页 |
4.1 内恢99-14、内恢2539、内香恢3306选育思路与方法创新 | 第43页 |
4.2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43-44页 |
4.3 农艺性状的遗传力 | 第44-45页 |
4.4 水稻株型改良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获得的审定的品种和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