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0.2.1 私募股权投资定义综述 | 第10-11页 |
0.2.2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0.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2页 |
0.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1.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 | 第14-24页 |
1.1 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 第14-17页 |
1.1.1 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及作用 | 第14-16页 |
1.1.2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意义 | 第16-17页 |
1.2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比较 | 第17-24页 |
1.2.1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 第17-19页 |
1.2.2 股份转让 | 第19-21页 |
1.2.3 清算退出 | 第21页 |
1.2.4 几种退出方式的比较 | 第21-24页 |
2. 影响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因素 | 第24-31页 |
2.1 影响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2.1.1 宏观因素 | 第24-26页 |
2.1.2 微观因素 | 第26-27页 |
2.2 案例分析—深创投退出乐视网 | 第27-31页 |
2.2.1 案例背景 | 第27页 |
2.2.2 案例解析 | 第27-31页 |
3.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现状及问题 | 第31-43页 |
3.1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3.1.1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概述 | 第31页 |
3.1.2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募集情况 | 第31-32页 |
3.1.3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情况 | 第32-34页 |
3.2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第34-40页 |
3.2.1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情况概述 | 第34-35页 |
3.2.2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IPO 方式退出现状 | 第35-39页 |
3.2.3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并购方式退出现状 | 第39页 |
3.2.4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3.3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3.3.1 没有健全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 第40-41页 |
3.3.2 创业板发展不成熟 | 第41-42页 |
3.3.3 中介服务落后 | 第42页 |
3.3.4 投资机构参差不齐 | 第42-43页 |
4. 国外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及其借鉴 | 第43-49页 |
4.1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研究 | 第43-46页 |
4.1.1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现状 | 第43-44页 |
4.1.2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借鉴 | 第44-46页 |
4.2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研究 | 第46-47页 |
4.2.1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现状 | 第46页 |
4.2.2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借鉴 | 第46-47页 |
4.3 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研究 | 第47-49页 |
4.3.1 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现状 | 第47-48页 |
4.3.2 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借鉴 | 第48-49页 |
5. 完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2页 |
5.1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第49-50页 |
5.1.1 完善创业板市场 | 第49页 |
5.1.2 发展场外市场 | 第49-50页 |
5.2 完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法律法规 | 第50页 |
5.3 建立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 | 第50-51页 |
5.4 培养专业的中介机构 | 第51页 |
5.5 投资机构构建完整退出策略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